“地震和抗震知识”教学设计

“地震和抗震知识”教学设计

ID:36795008

大小:4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5

“地震和抗震知识”教学设计_第1页
“地震和抗震知识”教学设计_第2页
“地震和抗震知识”教学设计_第3页
“地震和抗震知识”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地震和抗震知识”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震和抗震知识”教学设计广州市从化中学地理科张小校一、设计背景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该地震震感之强烈,影响范围之广,受灾人数之多,伤亡人员之众,损失之重为世界罕见。地震发生后,全国迅速进入抗震救灾工作。国务院将2008年5月19日至21日3天定为全国哀悼日,为地震遇难者志哀,并以此警醒全国人民重视和正视重大自然灾害。广东的学生一般会认为地震距离自己很遥远,因而,防御地震的意识和地震自救能力相对较弱。加上高中地理新课程面对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关于地震的知识和抗震自救方面的内容很少,仅局限于地震波的学习。学生对于地震和抗震知识比较缺乏。针对以上情况

2、,在全国哀悼日期间,对正常的地理教学进行适时的调整,在课堂中普及地震和抗震知识,以提高学生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对地震和抗震知识有所接触,但是了解和掌握程度个体差异比较大。汶川地震的震撼触发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有强烈的渴望,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同时,高二的学生拥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拥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每位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学习,并可以通过登陆博客课后进行回顾和提升。三、教学目标的确定(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震的专有名词术语,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和世界、中国地震带的分布;2.分析汶川地震发生的原因和特点。

3、(二)过程与方法1.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训练;2.掌握分析地震破坏力大小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地震和震后自救的能力,建立防灾意识;2、珍爱生命,让自己活得更加坚强。(四)教学重点地震相关的基础知识;抗震逃生方法。(五)教学难点建立行之有效的抗震自救意识四、教学策略4自主探究、资料分析、网络学习和博客学习法五、教学工具计算机(一人一机)、多媒体平台、网络(博客)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教 学 内 容设计意图导入介绍汶川地震的灾情状况,默哀三分钟的所感。引起学生共鸣,勾起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愿望。明确目标学习目标:地震的相关知识(成因、分类和地震术语)和如何抗震;学

4、习博客:geozhang280.bokee.com。让学生明确目标,指导自主学习。学生操作计算机下载学习课程包。为自主学习做准备学习主题Ⅰ:地震相关知识自主学习学生打开学习问题集,通过阅读相关的材料(包括文档、图片、动画等)进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在计算机输入答案后提交到教师机,以便老师反馈。培养学生整合材料,自主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实例验证师生共同解决学习问题,对难点问题(如地震的成因、相关名词、汶川地震的特点等)进行适当点拨和提升。让学生检验自主学习的效果,老师释疑解惑。学习主题Ⅱ:抗震自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头脑风暴阅读学习课程包中的震后自救的知识介绍,动手操作“抗震EQ”游戏和“求生尝

5、试”游戏。通过动手操作,虚拟体验如何进行震后自救,提高抗震能力。学生展示让一位学生亲手操作抗震自救游戏,个体展示,全体评价。学生在同伴的操作展示中,对自我的逃生方法进行对比和评价。4课后指引课后可以登陆博客(geozhang280.bokee.com)重温学习的材料,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相关知识。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创造条件,建立长久的学习平台。结语地震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平时要不断学习地震和抗震的相关知识。最后,祝福汶川、祝福中国;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为四川遇难者祈祷,建立防震和抗震意识,达成目标。附:学习问题集1.地震按成因分为地震、地震和地震。2.我国处于地震带和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

6、家。3.岩层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叫震源,和震源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叫。4.在陆地上的人们在地震来临时的身体感受是先,然后;在水面上行驶的轮船在地震来临时的感觉是。5.汶川地震的震级从7.8级修订为8级,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比7.8级地震增加倍。6.同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不同地区的烈度是不同的,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有。7.地震前常有不少异常的自然现象发生,叫做。8.汶川地震破坏力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9.以板块构造为参考,地震可以分为板间地震和板内地震,我国的大部分地震属于地震。10.学习一些基本的抗震知识。答案:1.构造、火山、诱发;2.环太平洋、喜马拉雅—地中海;3.震中;4.上下颠簸、左右

7、摇摆、上下颠簸;5.1.966.震级、震中距、震源深浅、地质构造、地面建筑;7.地震前兆;8.震级大,余震强,且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大,影响地区广;地形和地质构造复杂,滑坡等次生灾害容易发生;震中附近地区建筑物抗震系数低。9.板内10.略。八、教学预测1.重大事件的影响会提升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学习兴趣,估计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高。2.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的难易程度,预计学生对名词的理解比较容易,而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