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社会控制思想及其实践论文

“三苏”社会控制思想及其实践论文

ID:25101422

大小:5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8

“三苏”社会控制思想及其实践论文_第1页
“三苏”社会控制思想及其实践论文_第2页
“三苏”社会控制思想及其实践论文_第3页
“三苏”社会控制思想及其实践论文_第4页
“三苏”社会控制思想及其实践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苏”社会控制思想及其实践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三苏”社会控制思想及其实践论文..毕业摘要面对北宋社会出现的转型与变革,“三苏”父子试图通过系统有效的社会控制来调理社会秩序,注重软性控制和硬性控制综合运用,提出推崇礼治、重德引俗和善用法治等社会控制思想并孜孜付诸实践。“三苏”全面、稳健的社会控制思想在稳定北宋社会秩序和完善社会建设等方面凸显出积极与务实的时代特色,其中所蕴涵的政治智慧可为今日“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关键词“三苏”;社会控制;礼治;德治;法治“三苏”即苏洵及其二子苏轼与苏辙,北宋眉山人,著名文学家,同时也是北宋重要的政治家。在北宋社会出现转型与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毕业,他们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

2、丰富而又有卓见的社会控制思想,为北宋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般的社会控制手段可分为组织指令、政权、法律、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信仰信念以及社会舆论等等。本文所探讨的“三苏”社会控制思想主要是从礼德风俗之软性控制和法律之硬性控制两个层面展开,力图全面展现“三苏”社会控制思想的丰富内涵与历史特色。一、推崇礼治中国古代社会秩序的基本原则是以道德为基础并涵摄法律与宗教的礼。赵宋王朝继“礼废乐坏”的五代之乱而起,其统治者大力提倡尊礼重德,以重建社会“礼德”体系作为维护其自身统治的重要手段。在这种背景下,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熏陶的“三苏”将“礼”“德”据为社会控制的重要武器。其一,重“礼”。“

3、三苏”充分认识到礼治社会的重要现实功用。苏洵认为,早在上古社会,“礼”即为圣人所用。“圣人之道,得《礼》而信,得《易》而尊。信之而不可废,尊之而不敢废。故圣人之道所以不废者,《礼》为之明而《易》为之幽也。”圣人通过规定君臣贵贱、父子尊卑、兄弟上下等一系列社会制礼行动,训导民众“遵蹈其法制”,礼治社会的教化功用也就凸显出来,即“一圣人之力,固非足以胜天下之民众,而其所以能夺其乐而易之所以其所苦,而天下之民亦遂肯弃逸而即劳,欣然戴之以为君师,而遵蹈其法制者,《礼》则使然也”。苏轼对礼治社会亦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他明确提出礼的社会功用就是确定人的名分和等级,安定社会秩序,即“礼之大意,

4、存乎明天下之分。严君臣,笃父子,形孝弟而显仁义也”。并巧借养生健身理论,将“礼治”喻为“平居治气养气,宣故而纳新,其行之甚易,其过也无大患”,将“法治”喻为“悍药毒石,以搏去其疾,则皆为之。此天下之公患也”,通过对二者的比较论述,他总结道“礼治”虽然显效缓慢,却是治国为政之根本;实施“法治”可震慑民众,却是一种急功近利之体现。“夫法者,末也。又加以惨毒繁难,而天下常以为急。礼者,本也。又加以和平简易,而天下常以为缓。”二者弊益,一目了然。缓。苏辙也将“礼”视为治国之根本,提倡效仿古代,大兴礼教。他说:“古之圣人不用财,不施惠,立礼于天下,而匹夫匹妇莫不自得于闾阎之中而无所匮乏,

5、此所谓知本者也”。其二,正“礼”。“三苏”父子非常重视对当时朝廷礼制的修正与增补。苏辙曾提出不必过分拘泥于古礼。可视具体社会环境,可“以义起礼”,为今服务,“故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苏洵对当时的礼制有着清醒的认识。“今朝廷之礼,虽为详备,然大抵往往亦有不安之处,非特一二事而已。”苏洵成为朝廷组织编修礼书的主要人选之一,“会太常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薄,使食其禄,与陈州项城县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嘉祐六年以后,苏洵还相继编写了《嘉祐谥法》三卷、《谥录》二十卷。苏洵编修礼书是对北宋礼制的有益完善和规范,亦是其“礼治”思

6、想的一次积极探索和重要实践。元祐八年,关于皇帝采取何种方式进行郊祀,朝廷部分大臣认为应当遵循三代之礼,分祀天地。而时任礼部尚书的苏轼通过引章据典,论证合祭之礼的合理性,“臣以《诗》《书》《春秋》考之,则天地合祭久矣,”力挺“合祭天地,乃是古今正礼,亦非,权宜”,“实为无穷不刊之典”。与此同时,苏辙也认为天子亲祀天地当用合祭之礼。他对当时一些大臣“牵于古学,不达时变”的迂腐做法提出批评,“自汉以来,礼文日盛,费用日广,事与古异,故一岁遍祀,不可复行”。他认为礼制应随时而变,“事各适时,岂必三代”?其三,劝“礼”。苏氏父子注重以“礼”规范统治阶级,多次上书规劝皇帝重行礼教,以期发挥

7、“礼治”的示范作用。苏洵对圣人以身行礼的做法大为赞赏,“古之圣人将以立法天下之民,故先自治其身,使天下皆信其言”,他是想提醒统治阶级能够以“礼”的标准严格自律,起到示范天下、教化子民的作用。他甚至将“礼”作为朝廷选官的重要标准,“若夫相,必节廉好礼者为也,又非豪纵不趋约束者也,故接之以礼而重责之”,建议君主“以礼维其心,而重责以勉其怠”,这样才能造就一名尽职尽责之相。苏轼则主张用“礼”来约束君臣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君以礼使臣,则其臣皆君子也。不幸而非其人,犹不失廉耻之士也。其臣皆君子,则事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