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ID:28160775

大小:49.0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7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_第1页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_第2页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_第3页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_第4页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管理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接收的符合标准的147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抢救,观察组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模式进行抢救。结果观察组急诊抢救时间、辅助检査时间、多科会诊时间、急诊到手术室时间以及有效救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并发症、满意度等情况均显著性优丁对照组(P<0.05

2、)。结论无缝衔接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是严重创伤患者急救的有效方法。[关键词]无缝衔接一体化;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近年来社会高速发展,城市节奏加快,因意外事故导致的严重创伤的事故也日益增多,而创伤原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急救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严重创伤往往较为复杂,且对一些较为隐秘的损伤易岀现漏诊,患者常因失血性休克和心脏压塞而导致患者迅速死亡,必须及时实施有效的急救护理,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救护模式,是集信息网络、现场抢救、入院急救、院内专科治疗、手术治疗

3、以及术后康复护理等为一体的信息化、整体化、环环相扣的新模式,该模式可以增强急救效率,为患者争取宝贵时间,因此近年来获得医护工作者的不断报道和好评。木研宂尝试性将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应用于本院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ICU病房进行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147例,其屮男87例,女60例,年龄25〜68岁,平均(46.1±11.2)岁;创伤严重程度评分(TRISS)24〜52分,平均(33.5±12.6)分。创伤原因包括

4、生产事故伤、车祸伤、高处降落伤等。将147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81例与对照组66例。在观察组81例中,男45例,女36例,年龄25〜67岁,平均(45.5±10.8)岁;创伤严重程度评分(TRISS)24〜52分,平均(32.7±12.0)分。对照组66例屮,男42例,女24例,年龄25〜68岁,平均(46.8±11.5)岁;创伤严重程度评分(TRISS)24〜52分,平均(34.1±13.0)分。创伤原因包括生产事故伤、车祸伤、高处坠落伤等。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具冇可比性。本研宄与分组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签订家属知情同意1.2护理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急救护理模式,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査,依民嘱进行救治,同时联系相关科室接收患者进行会诊。1.2.2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力*法,主要包括急救护理管理网络、院前抢救、院内急诊科抢救、急诊科与相关专科衔接以及转运中的监测与生命支持等工作组成。(1)建立急救护理管理网络:首先成立一个急救小组,各个科室明确自己的职责,围绕急诊科进行救护工作。建立健全的急救护理网络系统,重点配备急

6、救过程中必需的救护车、抢救室、手术室等,并配备专门的医护人员。联系120指挥系统,设置信息预报系统,追踪救护车实时动态,定时将患者信息和车辆位置反馈至急诊科,急诊科根据系统信息及时做好早期准备和方案。(2)入院前抢救:120救护车随行的医护人员准确快速地评估患者情况,并将情况及时反映给急救中心;随后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有效循环,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适量的生理盐水维持患者的生理基本需求并给予一定量的低分子右旋糖酐或血浆等维持胶体渗透压;随时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并给予充分的氧气;控制

7、患者的伤口,减少血量的流失与感染的机会,同时尽量固定患者,减少患者的搬动。入院前实施与院闪同步衔接急救方案,有利于缩短患者到院内各环节的时间。(3)院内急诊科抢救:进入急诊科后立即实施抢救措施,工作人员分工明确,确保急救过程操作流畅。急救小组成员一般分为四组:①气道支持组:负责吸痰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②循环支持组:负责胸外心脏按压建立静脉通路用药等;③体征监测组:负责生命体征监护与记录伤门止血包扎等;④联络组:负责科间联系安抚家属等。对患者进行抢救时,首先根据患者情况总体评估,随后各组分工合作。(4

8、)急诊科与相关专科衔接:严重创伤患者在急诊科行x线、B超或CT检査后需转移至相关科室做进一步深入治疗,在转诊各个环节开通绿色通道,使检查会诊时间缩短,争取更多有效治疗时间。在转诊前应将患者基本信息、所需急救措施及用物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后,由急诊科直接转入急诊专科或直接送到手术室,从而简化了科室间转诊步骤。(5)转运中的监测与生命支持:转运途中携带相应急救仪器从而能够对患者进行急救并对伤情进行相应处理,同时也需要备有足量的急救药品及用品。同时也要密切观察患者,出现问题时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