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滩洞室群围岩稳定分析FEM及相关问题 .doc

二滩洞室群围岩稳定分析FEM及相关问题 .doc

ID:28358978

大小:3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9

二滩洞室群围岩稳定分析FEM及相关问题 .doc_第1页
二滩洞室群围岩稳定分析FEM及相关问题 .doc_第2页
二滩洞室群围岩稳定分析FEM及相关问题 .doc_第3页
二滩洞室群围岩稳定分析FEM及相关问题 .doc_第4页
二滩洞室群围岩稳定分析FEM及相关问题 .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滩洞室群围岩稳定分析FEM及相关问题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二滩洞室群围岩稳定分析FEM及相关问题-水利施工许多工程分析问题,如固体力学中位移场和应力场分析、热学中的温度场分析、流体力学中的流场分析等,都可借助于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来求出它们的数值解,其中有限单元法(FiniteElementsMethod,以下简称FEM)是工程中最常用的数值模拟技术之一。本文结合二滩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的围岩稳定分析,对使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大规模数值模拟计算时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给出了建议。1、建模与有限元网格划分1.1工程概况二滩地下厂房洞室群设置在左岸下游的山体内,上覆岩体厚度

2、为250~350m,水平埋深300m,洞轴线方向NW6°。洞室群所在区域主要为正长岩和蚀变玄武岩,围岩岩体有80%质量达到A,B级。地下厂房洞室群由三大洞室和母线洞以及尾水洞组成。其中主厂房:长×宽×高=280.29m×25.5m×65.78m;主变室:214.9m×18.3m×25.0m;尾调室:203.0m×19.8m×69.8m。主厂房主要采用喷锚支护,在主副厂房和尾调室高边墙采用了一定数量的预应力锚索。地下洞室群水平区域布置如图1。1.2建模一般的有限元计算,70%~80%的时间花在建立模型上面,

3、因此选择合适的建立模型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否则将有可能事半功倍。二滩洞室群位于地下,结构复杂,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为此把大模型分解为许多很小的模型,划分单元以后再把它们拼装成一个大的模型;并且不能把它们合成一个整体,否则将无法划分单元。具体的作法是:先建立洞室群的模型,然后在长、宽、高方向上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一个长×宽×高=404.2m×283.7m×185.3m的巨大岩体,用该岩体挖去洞室群,就是所需要的模型。由于有限元软件的自适应网格划分功能只能划分规整的模型,如六面体或规则的棱柱体(如三角棱柱体),而地

4、下厂房洞室群则是纵横交错,极其不规则的,建模难度可想而知。经过不断的修改和试验,最终建立的模型共有3647个体组成。尽管如此,本文模型与洞室的布置相比,还是进行了一些简化,主要有:(1)出于单元形状不致过分奇异以及单元数量方面的考虑,忽略了尾调室和主变室之间的夹角,将它们的轴线设为平行。(2)由于仅考虑三大洞室及其之间的围岩变形与破坏,忽略了进水洞和两个尾水洞。(3)忽略了洞径较小并且仅有局部影响的施工支洞、交通洞、电缆斜井和排水廊道等。建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1)对模型内部操作(如空洞)时,可

5、以先生成空洞部分,再和外部模型体组合成所需要的模型。2)对于任何体的某一个面,都应当是凸多边形(即图形必须在任何一边或其延长线的一侧),且其边数不应超过4,否则将会出现拓扑错误,无法划分单元。3)合并重复的实体图元,如相同位置的两个关键点或线,以节省存储空间。4)不能出现扭曲的面,但允许是弧面。1.3网格划分此工程模型中间是地下厂房的洞室群,为此,先给洞室群部分划分单元,然后给厂房邻近的模型体划分单元,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要保证它们的接触部分的节点能够吻合。最初采用的是四面体单元,之所以使用该种单元,主要是

6、它的自适应划分能力较强,比较适用于这种复杂的模型。但是当划分网格完成后,单元数量过多(达10万多个),并且出现一些非常小的尖角(小于15度),对应的矩阵难以收敛,故更改为6面体8结点单元。又做了一些简化,并调整单元长度,最终划分单元34224个,结点数量为37632个,计算规模仍然是十分巨大的(划分单元后整体模型如图2,洞室群部分模型如图3)。在划分单元时应注意的问题:1)必须要保证所划分的单元和邻近体的单元能够吻合,即使不能完全吻合,也要使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2)划分单元完成后,应合并整个模型的所有

7、节点。否则,由于模型是各个独立的体,加荷载计算后,在体与体的结合处将会出现开裂。3)压缩关键点、线、面、单元、节点等编号,以提高运算效率,节省机时。4)在应力集中的地方单元网格密度适当加密;反之,则可以加大划分单元的边长,以达到不致太多的影响计算精度,又提高了计算速度。2、地应力回归计算地下洞室的开挖过程是地应力逐步释放的过程。在本工程中,主要采用应力函数法和有限元分析法相结合[1]。具体做法如下:第1步:在计算模型边界的某些点处试探施加给定位移得到参考计算结果;然后采用应力函数法在有限元模型的范围内进行

8、回归。回归计算中,顾及上述参考结果以及实测测点应力的最大、最小和平均值,在计算模型的边界上设定若干点的应力分量的值,并使这些边界条件同时参与回归计算;进而得到在建模范围内地应力的第1步近似结果。第2步:利用第1步的结果计算出在建模边界上所有单元结点的应力,采用类似边界荷载调整法的做法把它们作为远场外荷载施加到有限元模型的边界上。此时由于边界荷载采用的是满足弹性力学中变形协调方程和平衡方程的应力场所求得的,边界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