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传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 中国传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ID:28601024

大小:474.0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8-12-11

第一单元  中国传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1页
第一单元  中国传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2页
第一单元  中国传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3页
第一单元  中国传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4页
第一单元  中国传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中国传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编辑者:刘伟(内蒙通辽一中北校区)【复习导引】本单元主要阐述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兴起、发展、演变过程。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产生时期。孔子在思想活跃的氛围中创立了儒家学派但备受社会冷落;战国时期孟子、荀子改造发展儒家思想逐渐适应了社会需要。在经历秦“焚书坑儒”的沉重打击之后,汉代的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逐渐得到自汉以来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宋明时期,儒

2、学有了新的发展。经朱熹、王阳明等人吸取佛、道的思想,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逐渐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明清之际,出现了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与反思,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应注意:理解一些重大历史概念,结合历代儒学思想家的观点主张分析他们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从儒家学说的产生到汉代发展成为封建统治正统思想,再到明清时期民主思想的出现,无不体现了思想文化史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高考分析预测】1.近年来,广东、海南、山东、安徽等

3、省区的文科综合卷和历史单科卷考查的考点包括道家的“无为”思想、韩非子的法家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李贽的思想等。多以材料型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其中,2009年福建文综卷的非选择题考查了李贽的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主张。考查的角度主要是对具体思想主张的比较、辨析和理解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2.未考查的考点主要有:“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三教合一”,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3.在2013年高考的复习中,应注意对儒家思想、法家思想、陆王心学产生的背景、主张及影响的考查,一般会

4、以材料型选择题为主,尤其是引用文言文原文,要特别关注,并注意抓住每个思想家及学派思想主张的特别之处。第1讲“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与正统地位的确立【高考考点】1、①孔子与老子的思想;②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③儒家思想的形成。2、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汉武帝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复习重点】1、①“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意义、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②-..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③联系现实评价儒家思想2、①董仲舒儒学思想的内容、特点,评价董仲舒的新儒学;②儒学是如何

5、成为正统思想的有关史实【考点落实】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1)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物质条件。(2)政治: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未树立绝对权威,人们思想不受束缚。(3)阶级:士阶层活跃。各诸侯国礼贤下士,士也希望实现自己政治愿望。(4)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学术逐渐下移;“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私学兴起(二)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学派时间代表人物学派时间代表人物道家春秋时期老子儒家春秋时期孔子战国时期庄子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墨家战国

6、时期墨子法家战国时期商鞅、韩非子(三)历史地位和意义 1、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2、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

7、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一)早期儒学(《论语》)1、春秋晚期:孔子(圣人),创立儒家学派。(1)思想核心:仁(“爱人”),实现仁就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政治思想: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3)教育思想:有教无类,首创私人讲学,打破贵族垄断文

8、化教育的局面。(4)保守成分: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2、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作品“仁政”思想民本思想伦理观地位及原因孟子(亚圣)《孟子》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本善”-..孟子和荀子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改造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荀子《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提出“人之性恶”(二)道家1、老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