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评估指标体系与研究报告

网络安全评估指标体系与研究报告

ID:28632726

大小:9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12

网络安全评估指标体系与研究报告_第1页
网络安全评估指标体系与研究报告_第2页
网络安全评估指标体系与研究报告_第3页
网络安全评估指标体系与研究报告_第4页
网络安全评估指标体系与研究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安全评估指标体系与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研究报告二网络安全评估标准研究报告一、研究现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网络入侵与攻击等各种网络安全事件给网络带来的威胁和危害越来越大,需对网络数据流进行特征分析,得出网络入侵、攻击和病毒的行为模式,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宏观网络的数据流日趋增大,其特征在多方面都有体现。为了系统效率,只需对能体现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程度与危害的重点特征进行分析,并得出反映网络安全事件的重点特征,形成安全评估指标。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逐渐成为确保组织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同时网络与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

2、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与信息安全标准研究与制定为管理信息安全设备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依据,这对于保证安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网络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介绍当前网络信息安全标准研究的现状,并着重介绍几个现阶段国内外较流行的安全标准。近年来,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式,网络安全技术成为国内外网络安全专家研究的焦点。长期以来,防火墙、入侵检测技术和病毒检测技术被作为网络安全防护的主要手段,但随着安全事件的日益增多,被动防御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这种情况下,系统化、自动化的网络安全管理需求逐渐升温,其中,如何实现网络安全信息融合,如何真实、准确的评估对网络系

3、统的安全态势已经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对网络安全评估主要集中在漏洞的探测和发现上,而对发现的漏洞如何进行安全级别的评估分析还十分有限,大多采用基于专家经验的评估方法,定性地对漏洞的严重性等级进行划分,其评估结果并不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化,不能真实地反映系统实际存在的安全隐患状况。再加上现在的漏洞评估产品存在误报、漏报现象,使得安全管理员很难确定到底哪个漏洞对系统的危害性比较大,以便采取措施降低系统的风险水平。因此,我们认为:漏洞的评估应该充分考虑漏洞本身的有关参数及系统的实际运行数据两方面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基于信息融合的网络安全评估分析模型,得到准确

4、的评估结果2 相关工作现有的安全评估方式可以大致归结为4类:安全审计、风险分析、安全测评和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SSE-CMM(SystemsSecurityEngineeringCapabilityMaturityModel)等。大部分通用的信息安全标准,如ISO-页脚---17799,ISO13335等,其核心思想都是基于风险的安全理念[4-6]。信息技术先进的国家,例如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在信息安全保障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已经率先开展了研究工作。特别是美国,利用卡内基梅隆大学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SSE-CMM[4]较早地建立了信息安全保障评价指标体系[5,6]

5、。RayfordB.Vaughn[7]和NabilSeddigh[8]等人研究了信息安全保障评价的概念和范畴,给出了信息安全保障评价的框架。在国内,国家信息中心[9,10]研究了网络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保障理论和评价指标体系;更多的研究针对网络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11]。在评估方面,魏忠[12]提出了从定性到定量的系统性信息安全综合集成评估体系;肖道举等[13]进行了网络安全评估模型的研究;黄丽民等[14]提出了网络安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李雄伟等[15]在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AHP评估网络攻击效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些研究已经应用到具体的行业中[16-18

6、]。最近,中国工业与信息产业部推出了“中国信息安全产品评测指标体系”[19]。目前,有关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评价虽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具体实践方式,但在世界上还没有形成系统化和形式化的评价理论和方法。评价模型基本是基于灰色理论(GrayTheory)或者模糊(Fuzzy)数学,而评价方法基本上用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HierarchyProcess)或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AHP,将定性因素与定量参数结合,建立了安全评价体系,并运用隶属函数和隶属度确定待评对象的安全状况。上述各种安全评估思想都是从信息系统安全的某一个方面出发,如技术、管理、过程、人员等,着重于

7、评估网络系统安全某一方面的实践规范,在操作上主观随意性较强,其评估过程主要依靠测试者的技术水平和对网络系统的了解程度,缺乏统一的、系统化的安全评估框架,很多评估准则和指标没有与被评价对象的实际运行情况和信息安全保障的效果结合起来。在目前的评估方法中,基础指标(技术、管理、工程和战略)是相互独立的,技术、管理、工程和战略措施是并行的,评价指标之间相互独立,从而导致评价精度下降和评价准确性出现偏差。二、指标体系详细3.3 信息安全保障评价指标体系由信息安全保障评价框架和流程可以得知,信息安全保障评价指标的核心为静态(功能)指标、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