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更小的微粒》参考教案1

《探索更小的微粒》参考教案1

ID:28678078

大小:7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2

《探索更小的微粒》参考教案1_第1页
《探索更小的微粒》参考教案1_第2页
《探索更小的微粒》参考教案1_第3页
《探索更小的微粒》参考教案1_第4页
《探索更小的微粒》参考教案1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索更小的微粒》参考教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三、探索更小的微粒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并能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初步了解已发现的微观粒子的尺度,并记住其数量级。2.物体带电原因和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3.通过阅读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更小微粒过程中已经取得的辉煌成果及相关的科学方法。4.通过阅读和活动,激发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兴趣和进一步探索的欲望。重点难点1、原子结构模型与原子核2、物体带电原因和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教材分析教学方法1.通过阅读科普读物及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物理学家探索原子内部世界的过程。2.通过对各种物质分子模型的展示和图片资料的观看,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

2、最小微粒,了解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3.进一步了解科技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具1.活动器材:塑料尺、碎纸屑、玻璃棒、丝绸、塑料绳。2.各种物质的分子模型、图片资料、原子行星结构的模型课件。3.学生课前准备的有关资料。教学程序设计学生活动一引入课题①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物质的微小结构的那些知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②分子是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呢?交流课后查阅的有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粒子的知识。③我国古代有这么一段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它表达了什么意思呢?科学家研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原子是

3、否可以再分呢?不是。学生交流。分子中还有更小的微粒。5/5二教学过程猜想:原子可以分成更小的微粒1897年,汤姆逊借助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知道了原于中有电子,后来人们经实验研究还发现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组成的。一、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曾经就有人想像原子核均匀分布在原子球中,而电子就像葡萄干一样嵌在球体的某些固定位置。原子内部究竟是怎样的结构?关于原子的内部情况在历史上也争论了较长时间,但实验证明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比较符合实际。卢瑟福建立了原子式结构的行星模型。1.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的2.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绕核高速运转。①原子核能不能再分呢?它的结构又是怎

4、样的?②假如给你一个核桃,你要想看到里面的东西,你会怎么办?核桃之所以被敲碎,是因为在敲击过程中锤子给了核桃很大的能量。大家也都知道,当锤子敲下去锤子越大、敲得越快越用力时,核桃壳碎得也越厉害。这说明能量与什么有关?所以卢瑟福就想用高速运动的粒子轰击原子核的方法,把原子核中的粒子轰出来。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从氦原子核中打出了质子。③原于核里面还会不会有其他粒子呢?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3.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种子组成4.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二、解释摩擦起电的过程不是。原子核由更小的粒子组成的。像地球绕太阳旋转一样。宇宙星体结构。用锤子把它敲碎。用

5、东西把它夹破。速度、质量。5/5师: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经过摩擦之后就会失去电子,从而带上正电,而丝绸得到玻璃棒的电子带负电;用毛皮去摩擦橡胶棒,橡胶棒经过摩擦会得到电子,从而带负电,而毛皮失去了电子带正电。[提问]丝绸和玻璃棒相比,哪个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毛皮和橡胶棒呢?生:丝绸和玻璃棒相比,丝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毛皮和橡胶棒相比,橡胶棒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一些。师:从以上的结论,你能不能总结出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摩擦起电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呢?[结论](1)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与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有关(2)摩擦起电的原因: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

6、体三、科学家探索微观粒子的进展①质子、中子能不能再分下去呢?如果能,它们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1964年盖尔曼提出夸克的设想,认为夸克是比强子更深层次的粒子。这是一种理论上假设的构成强子的组成粒子,盖尔曼因此获得了196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夸克的发现:为了检验盖尔曼所提出的设想,科学家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为了使粒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人们采取的办法就是将粒子的运动速度加至极快,于是人们便不断地改进加速器,可见加速器是我们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3页。夸克可不可以再分呢?如果想找到更小的微粒,该怎么做?师:很好。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进程中,人们不断发明探测工具,由放大

7、镜到显微镜再到加速器,这些工具拓展了人们的视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还会继续深入下去。能,夸克。1964年盖尔曼提出了夸克的猜想.进一步提高粒子的运动速度,改进加速器。生:从“大分子”到“夸克”5/5这节课我们踏着前人的足迹探索了更小的微粒,并进一步学习了:先建立模型,再利用适当的工具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猜想的科学方法。当然,摆在人类面前还有很多未知的问题,比如夸克是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的带电性如何等,都需要人们不断地继续探索。四.小结师:通过本堂课的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