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动物毒中毒.doc

12-10-动物毒中毒.doc

ID:31828547

大小:69.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20

12-10-动物毒中毒.doc_第1页
12-10-动物毒中毒.doc_第2页
12-10-动物毒中毒.doc_第3页
12-10-动物毒中毒.doc_第4页
12-10-动物毒中毒.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12-10-动物毒中毒.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徐麦玲第一节毒蛇咬伤世界上有毒蛇650余种,剧毒的达195种。我国已知有毒蛇近50种,有剧毒的约10余种。在世界上,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蛇的种类和数量最多,温带次之,寒带最少。我国各省都有蛇分布,大部分蛇种集中在长江以南和西南各地,尤以广东、广西、福建、云南为多。全世界每年被蛇咬伤(snakebite)的人数达50万,死亡约3万~4万人。我国全年被蛇咬伤者也达10万人次,死亡率为5%~10%,剧毒的眼睛王蛇咬伤的死亡率达90%以上。毒蛇咬伤(venomoussnakebite)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病因和毒作用机制】我国较常见且

2、危害较大的毒蛇主要有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和眼镜王蛇(隶属眼镜蛇科),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环海蛇和长吻海蛇(隶属海蛇科),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蝰蛇、五步蛇、烙铁头、竹叶青和蝮蛇(隶属蝰蛇科),其中蝮蛇分布范围广外,其他几种毒蛇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东南、西南各省。毒蛇咬伤常发生在农民、渔民、野外作业和从事毒蛇养殖和研究的人员中。餐饮业中因操作不慎、养殖不当引起毒蛇咬伤也时有发生。毒蛇的毒液器官在头部,有毒腺、排毒导管和毒牙。咬人时,其腭肌收缩,挤压毒腺,毒液经排毒导管输送到毒牙,注入咬伤的创口,经淋巴和血液循环扩散,引起局部

3、和全身中毒症状。毒液的成分复杂,主要含有蛋白质(有近30种酶和毒素),其中大多数酶系蛋白水解酶、卵磷脂酶A、透明质酸酶等,主要毒作用为:引起局部毛细血管和组织损伤、坏死、水肿、疼痛;引起血凝障碍或纤溶作用。尚含有一些小分子肽(如神经毒性多肽、膜活性多肽)、氨基酸、碳水化合物、核苷、生物胺类(组胺、精胺及5-羟色胺等)及金属离子(Na+、K+、Ca2+、Mg2+、Cu2+及Zn2+等)。蛇毒的毒作用机制复杂,主要有神经毒、血循毒和肌肉毒。金环蛇、银环蛇的毒液以神经毒为主;蝮蛇、五步蛇、竹叶青、烙铁头等毒蛇的毒液以血循毒为主;海

4、蛇以肌肉毒为主;眼镜蛇、眼镜王蛇及蝮蛇的毒液兼有神经毒和血循毒(混合毒)。进人人体的毒液,经淋巴和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各组织,以肾脏最多,脑部最少,主要在肝脏代谢分解,以肾脏排泄为主,部分由肝脏排泄。有关蛇毒的各种毒性成分在体内的半衰期,报道甚少。一般72小时后,体内仅剩微量。(一)神经毒主要化学成分是一种由15~18种氨基酸、60~74个氨基酸链结合而成的肽链,具有神经肌肉传导阻滞作用,引起横纹肌弛缓性瘫痪,可导致呼吸肌麻痹,是临床上主要致死原因。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的部位和方式主要有两种类型:1.突触后作用(箭毒样作用)毒液竞

5、争性作用于突触后运动终板上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阻止乙酰胆碱的去极化作用,从而阻断神经肌肉传导,导致骨骼肌松弛,类似箭毒的作用。眼镜蛇、眼镜王蛇、α-银环蛇、海蛇的毒液含有这类神经毒作用。在蝰蛇科及响尾蛇科蛇毒中的极个别种蛇毒也含有突触后作用。2.突触前作用毒液作用于运动神经末梢突触前膜,通过抑制线粒体对Ca2+的积蓄,抑制小泡释放乙酰胆碱,引起突触前膜传导抑制,导致神经肌肉传导阻滞;或通过影响Na+、K+通道的功能,影响动作电位在轴突上的传导,有的则溶解轴突中的磷脂引起突触膜紊乱,从而影响传导。银环蛇的β-神经毒紊、蝮蛇和

6、响尾蛇含有这类神经毒。海蛇蛇毒中的神经毒素与突触后膜的胆碱能受体结合,阻断神经-肌肉接头传导。3.其他机制巴基斯坦蝰蛇的蛇毒可引起周围神经传导阻滞;印度环蛇、南美响尾蛇毒腺分泌的酸性毒蛋白,不影响乙酰胆碱对受体的作用,而阻断神经肌肉突触后传导。此外,蛇毒的神经毒可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抑制颈动脉窦化学感受器,使缺氧加重,导致呼吸衰竭;兴奋肾上腺髓质中的神经受体,释放肾上腺素,使血压升高;胃肠道平滑肌兴奋性先增高,而后转向抑制,发生肠麻痹;作用于延髓,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呼吸衰竭;破伤

7、风样毒作用,引起张口困难,颈项强直等症状。(二)血循毒包括凝血毒、抗凝血毒、纤维蛋白溶解毒、溶血毒、出血毒、心脏毒、磷脂酶A2和蛋白水解酶等成分。1.凝血毒和抗凝血毒蝰蛇和澳大利亚眼镜蛇蛇毒可激活X因子,在V因子、磷脂、Ca2+参与下,使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引起凝血。响尾蛇蛇毒中的前凝血质(procoagulant)可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原,引起凝血。蝰蛇科的大部分毒蛇的蛇毒中含有凝血酶样物质,使纤维蛋白原直接转变为纤维蛋白.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另一方面,蛇毒又可以溶解纤维蛋白原或抑制纤维蛋白活性;促使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阻抑

8、V因子,阻抑凝血酶形成等,最终导致出血。其蛋白水解酶能破坏细胞间的基质蛋白,损伤组织和血管壁,以及蛇毒中的磷脂酶A2可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溶解,基底膜中糖蛋白、纤维连接蛋白、Ⅳ型和V型胶原,以及其他基质成分分解,导致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改变,组织水肿、出血和坏死。2.溶血毒蛇毒中的磷脂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