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自留问题文献综述.doc

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自留问题文献综述.doc

ID:31859250

大小:35.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1-22

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自留问题文献综述.doc_第1页
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自留问题文献综述.doc_第2页
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自留问题文献综述.doc_第3页
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自留问题文献综述.doc_第4页
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自留问题文献综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自留问题文献综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自留问题文献综述    摘要:有关资产证券化风险自留问题的研究兴起于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我国对于相关话题的研究也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已有文献认为,证券化产品的发起者与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商业银行等发起者倾向于出售低质量的贷款,或是放松对贷款的筛查和监督,使投资者蒙受损失,这也成为各国陆续推出风险自留政策的原因。依据信号理论和激励相容原理,风险自留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也有学者认为,强制自留的资金成本和信息损耗削弱了风险自留制度的价值。对于最优自留形式与比例的选择,学者们认为应当依据经济环境、产品结构、资产质量

2、有针对性地制定自留政策,而且应当完善豁免条款和反规避措施,以保障自留政策的有效性。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信息不对称;信用风险自留  一、引言  资产证券化是近几十年来国际资本市场上最重要、发展最为迅速的金融创新之一。发起人通过将银行贷款等基础资产打包出售,增强资产流动性、减少风险暴露,投资者则根据自身风险偏好选择不同的资产进行投资,资产证券化实现了收益和风险的重新分配。长期以来,资产证券化给投融资双方带来的便利掩盖了其中蕴含的风险,直到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由于发起人将证券化产品出售的同时将风

3、险一并转移,导致发起人更加关注贷款发放的数量和利润,忽视质量和风控,基础资产质量持续恶化。当危机来临时,基础资产的风险暴露,持有证券化产品的投资者承受巨大损失。  为了规范资产证券化市场,保护投资者利益,各国监管部门展开积极探索。2009年,欧盟颁布了风险自留规则,要求从事资产证券化的银行必须至少持有证券化资产总额的5%。2010年,美国颁布《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也规定了5%的风险自留比例,同时针对特殊情况制定了一系列豁免条款和反规避措施,以确保发起机构有足够的动力控制证券化资产的质量,与投资者共担风险。2012年我国重启信贷

4、资产证券化试点后,风险自留也被纳入制度框架。2013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颁发了《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风险自留比例的文件》,要求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自持比例不低于5%,且持有的最低档证券占该档证券规模的比例不低于5%。  学术界关于风险自留的讨论兴起于次贷危机之后,我国对于相关话题的讨论也刚刚开始,已有文献主要从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出发,讨论风险自留对于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作用,并就最优风险自留形式与比例进行对比,本文将围绕上述内容,对已有文献进行归纳梳理,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二、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存

5、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资产证券化在盘活存量资产、提高流动性的同时,将基础资产所具有的风险一并转移。然而,由于?C券化产品发起者和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银行等发起者可能更倾向于出售低质量的贷款,亦或放松贷前审查和贷后监督,这将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1.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存在逆向选择问题。由于证券化产品的发起者和投资者拥有不同的信息条件,投资者无法准确掌握基础资产隐含风险的大小,因此只愿意支付平均价格,这可能导致低估优质资产价值、高估劣质资产价值,促使银行选择出售低质量贷款,资产证券化市场事实上成为“柠檬市场”(Duffie,2008)。

6、Dahiya等(2003)基于美国的银行贷款数据,考察公司贷款被出售后的市场反应。文章发现,如果某公司在银行的贷款被出售,那么公司股价会显著降低,倘若售价大幅低于面值,这一现象将更为明显,部分借款公司甚至在贷款被出售不久后破产倒闭。作者认为,银行出售贷款传达了负面信息,同时表明银行出售贷款时存在逆向选择行为。Berndt和Gupta(2009)发现,如果某公司的贷款经常被交易,那么和同类公司相比,在其贷款首次被出售三年之内,公司股价表现更差。贷款未被出售的公司则不存在这样的现象。作者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银行出售了质量不佳的贷款。Drucke

7、r和Puri(2009)在控制相关变量之后发现,如果贷款评级为垃圾级,那其被出售的概率将显著增加。  2.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存在道德风险问题。从道德风险的角度看,资产证券化可能影响银行的贷前筛查和贷后监督动机。银行为了扩大规模、追求利润、降低成本,可能会轻视贷款质量,降低贷款发放标准,导致基础资产质量恶化。同时,资产证券化使得贷款的收益和风险转移,发起者没有足够的动力持续监督贷款人行为,导致贷款质量下降,给投资者带来损失(Duffie,2008;吕凯,2013)。IOSCO(2012)从激励相容的角度,认为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起-分销”模式,容易造

8、成发起机构与投资者之间的激励不相容,弱化发起机构的风险管理责任,最终导致信用风险沿着证券化链条传染至整个金融系统。Keys等(20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