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与正义学习笔记(二).doc

公平与正义学习笔记(二).doc

ID:31866925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23

公平与正义学习笔记(二).doc_第1页
公平与正义学习笔记(二).doc_第2页
公平与正义学习笔记(二).doc_第3页
公平与正义学习笔记(二).doc_第4页
公平与正义学习笔记(二).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平与正义学习笔记(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公平与正义学习笔记(二)——《同类相残案》这一集,桑德尔主要借《英女王诉达德利和史蒂芬斯案》来审视结果主义道德推理中最有影响力的版本——功利主义。功利主义功利主义由英国道德哲学家和法律改革者杰里米·边泌(jeremybentahm,1748~1832)创立。其主要思想是道德的最高原则就是使幸福最大化,使快乐总体上超过痛苦。对边泌而言,正当的行为就是任何使功利最大化的行为。这里的功利,意指任何能够产生快乐或幸福,并阻止痛苦或苦难的东西。整个功利主义基础是人类都喜欢快乐而厌恶痛苦,而任何事情的正确做法就是使得快乐最大化,当然这个快乐最大化是社会共同体的快乐最大化。英女王诉达德利和史蒂芬斯案

2、英女王诉达德利和史蒂芬斯案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案例。1884年夏,四名英国海员被困在南大西洋的一只小救生艇上,远离陆地一千多英里。他们的船“米尼奈特号”在一场暴风雨中沉没了,他们几个人逃到救生艇上,只带有两罐食品,没有淡水。达德利是船长,斯蒂芬斯是大副,布鲁克斯是船员,据报纸说,这三个人都具有高尚的品德。这组船员的第四个成员是船舱男仆帕克,年仅17随,一名孤儿。四名被困的船员日夜等待,希望能有一艘船经过并解救他们。四名船员凭借仅有的两罐食品以及捕捉到的一只海龟艰难度日。期间男仆帕克因为不听劝告喝了海水,并因此生病,看起来快要死了。第19天,即是在断粮的第八天,船长达德利建议采取抓阄来决定让

3、谁死,这样其他人可以凭借死人的血肉继续活下去,但是布鲁克斯拒绝了,因此他们没有抓阄。接下来的日子,仍然不见别的船只。最后,达德利让布鲁克斯把目光移开,并向斯蒂芬斯示意,他们不得不杀掉帕克。达德利在祷告以后,告诉男孩他的大限到了,然后用一把袖珍小刀刺进了帕克的喉部静脉杀死了他。布鲁克斯摆脱了来自良心的谴责,分享了这可怕的施舍。三人以帕克的尸体和血为食,又支撑了四天。最后,救援终于来了。达德利用委婉的口吻在日记里描述了他们的获救过程:“第24天,正当我们吃早饭的时候”,一艘船终于出现了。这三个人获救,同时他们也被捕并接受审判。布鲁克斯成为污点证人,达德利和斯蒂芬斯被送上法庭。他们毫不隐瞒的

4、承认,他们杀害并吃掉了帕克,他们声称自己这么做完全是出于必要。学生的观点桑德尔明确提出了问题,抛开法律只进行道德拷问,即在如此极端的情况下,杀死船舱男仆帕克在道德上是否允许。对此,学生的回答分为正反两方。少数学生认为杀死帕克做法是道德的,理由如下:1、行为的必要性有时候可以让行为合理化,为了生存不得不做某些事情有时候是情有可原的。(马库斯)多数学生认为杀死帕克的做法是不道德的,理由如下:1、即使在极端的情况下,也没有人有权利能够控制或决定别人的生命。(布瑞特)2、吃人,在道德上是不允许的,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允许的。3、没有任何人的生命能够高于其他人的生命,达德利和斯蒂芬斯的错误在于他们

5、把自己的生命置于帕克的生命之上。(马特)对案件情景修正后学生的看法1、如果精神有问题(在当时的极端情况下,有可能造成人的精神失常),是否可以进行无罪辩护,也让该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道德化。(布瑞特)2、如果在杀害帕卡前已经征得帕克同意,是可以认定无罪。(凯瑟琳)3、设定应有的程序,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采取抓阄的形式决定谁应该牺牲,这样可以使得行为道德化。(马特)我的直观感觉1、杀死帕克是不道德的。因为人享有基本的生存权利,人的生命不得被随意剥夺,达德利和斯蒂芬斯并无权利剥夺帕克的生命。2、如果四人能够达成一致,采取抓阄的形式(或其他任何形式)来确定牺牲人选,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是道德的。只是存

6、在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输了的人反悔,拒绝履行牺牲的义务。这时,其他三人是否仍然能够根据此前的协议强制杀害输了的人。如果在输了的人反悔的情况下将他杀害,此行为是否仍然道德,桑德尔曾以此问题反诘学生。如果我们认为按协议杀害已经反悔的输了的人是道德,即是我们承认,只要在按照所有人协商一致后的规定处事,无论这个规定是什么,我们都将认为这是道德的,现在很难提出具体的反驳,但我从感性上觉得,单单的以程序的正义来决定道德与否是不充分的。3、在协商一致以后(无论何种形式的协商一致),帕克自愿牺牲,我认为这样是道德。对此我暂时没有任何反驳的理由。对我直观感觉的反思针对观点一:如果在此加入量的因素,观点一是

7、否仍然成立。对于“人的生命不得被随意剥夺,这是人的基本权利”这样的观点,在直觉上是正确的。可是当我追问,杀害一个无辜的人,能够拯救的不是3个人,而是3000人,或者3亿人,“人的生命不得被随意剥夺”是否仍然那么可靠,至少我是产生了动摇的。很难准确说明这个改变是怎样产生的,但这应该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为当我根据人数的多少做出不一样的判断的时候,必定存在一个临界人数(这个临界人数想必会因人而异),假设我的临界人数是3000人,那么我自己也难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