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案例分析

余映潮案例分析

ID:32371754

大小:198.0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2-03

余映潮案例分析_第1页
余映潮案例分析_第2页
余映潮案例分析_第3页
余映潮案例分析_第4页
余映潮案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余映潮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6.弄清楚课文好在哪里——《一件珍贵的衬衫》教例评析[教例简述]此教例参考宋子江老师的论文《怎样弄清楚课文好在哪里》(《中学语文教学》1988年9期)设计而成。教学主要内容如下。一、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弄清楚内容、体裁、人称、写法等。二、提问:你认为课文好在哪里?学生纷纷作答:①用了倒叙的手法,②首尾呼应,③首尾抒情议论,④用词准确,⑤写了周总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三、教师调整:根据课文内容,我们要说清楚“课文好在哪里”,重点究竟应该放在哪里?学生继续踊跃发言:①好在主题鲜明,②好在结构完整,③好在情感丰富,④好在充分表现了周总理的崇高形象。……四、教

2、师导向:好!我们就来看课文是怎样把周总理的形象写得光彩照人的!大家阅读课文,分组讨论,写发言提纲。五、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有条理地组织板书:写“我”  看:慈祥的目光充满了充满了听:窗帘唰地拉开电话是总理打来感:像在询问百感交集泪水……   写“工作人员”  遵照总理指示送“我”去医院回答总理电话中的询问领导指示送新衬衫   写总理,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尽情铺叙。六、教师继续导向:刚才有同学谈到这篇课文“好在情感丰富”,我们再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有条理地板书:课文开头:点示衬衫意义,点示课文主题,点示全文的取材立意,情感丰富。课文中间:反

3、复抒发内心感受,反复穿插点示主题的议论,情感激动。课文结尾:扩展主题,升华主题,以小见大,情感深切。写情感,从头至尾穿插议论抒情,反复激荡。七、教师小结:要说《一件珍贵的衬衫》好在哪里,主要就好在上面值得学习的这两点。[评析]面对这个教例,我们说:好精美!一篇常常被认为学生一看就懂的“没有什么讲头”的文章,在几个回合之间被教师讲析得溢光流彩。这里面就有学问。学问之一在于教师读教材的水平,教师自己要能够明确课文究竟好在哪里。如果揣摩透了作者布局谋篇用词造句的心思,乃至钻研到文章如出己手,那就必然能够切中肯綮,左右逢源。学问之二在于教师讲析课文,也要讲究详略取

4、舍,要从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这篇课文的“个性”特点作为突破口,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使这篇课文在一类课文中闪烁出它所具有奇光异彩来。学问之三在于运筹策划的水平要高。此教例中,教师尽量地“引”,在“引”中掌握学生对教材的实有领会能力,然后巧妙地“导”,将教学流程导到教学主线上来,随之而来的是精心地“点”,点出课文的精粹之处,精华之处,最后是有力地“结”。总的来说,学问在于思想上要有“教出课文好在哪里”这根弦,再“平淡”的课文,也要使学生知之,好之,乐之。27.课堂活动的设计要有厚度——《第二次考试》教例评析[教例简述]这是胡明道老师的一个教例。主导教法:读写结合

5、法,教学活动的主要角度就是“写”。教学主要程序:1.阅读、讨论、理解课文。2.读写训练: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题签,请大家巧用课文材料,根据题签上的题目创编故事。各组派代表抽签:①假如你是陈伊玲的弟弟,请根据课文内容,以“我终于找到了姐姐”为题创编。②假如你是苏林教授,你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一位老朋友,你兴奋地讲起了陈伊玲的故事,想想应该如何妙用课文材料。③假如你是陈伊玲,第二天到工厂向领导汇报被录取的经过,想想该怎么讲。④假如你也是复试场上的评委之一,说说你参与了一场怎样的辩论。⑤假如你是在复试前一天的晚上被从火中救出的李大妈,看到复试失常的陈伊玲,你及你

6、周围的乡亲们该如何想,如何做?……同学们写作、交流。老师评讲、点拨。这样的课叫做课文作文。课文作文:要研读课文,要多向思考,要精心设题,要构思全段。课文作文:不要重复原文,不要违反原文,不要脱离原文,不要拘泥原文。[评析]这节课,胡老师称之为“扩思训练”,是为学生作文“找米下锅”,是在为学生送“聚宝盆”。从教学设计的本质上看,这是一节很有“厚度”的学生充分活动的读写课。这个教例的“厚度”,就出在这些个“假如”之上。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喜欢“宕开一笔”,让学生展开一下想象,如:假如你是记者,受冰心奶奶委托,到重庆去看望了当年的“小

7、姑娘”。说一说你们是如何进行交谈的。假如“我”十几年后在另一个铁路工地上知道有一个“成渝”的模范工人,“我”怎样兴奋地找到他并谈到十几年前的往事?……这些“假如”,都是一种“单向假设”式的提问设计,它们往往被用于课文阅读教学的收束阶段,作为能力“迁移”训练、作为活跃教学气氛的一种手段出现。从课堂教学结构的角度看,它只是一个小小的教学环节。而上面教例却放开了思路,对“单向”的假设进行变角,进行叠加,用多个“假如”来结构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于是,这多个“假设”就组合成为一个“多向假设”的问题群,从而构成教学的主要内容,作为教学的主体方式和主体环节出现在课堂上。那

8、么我们如何看这个教学设计的厚度呢?1.从教学形式看,它融阅读、写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