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高一语文月考答案

2018年10高一语文月考答案

ID:35477947

大小:57.3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25

2018年10高一语文月考答案_第1页
2018年10高一语文月考答案_第2页
2018年10高一语文月考答案_第3页
2018年10高一语文月考答案_第4页
2018年10高一语文月考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年10高一语文月考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3分)1.A【解析】B.隽juanC.偎weiD.藉jiQ。2.C【解析】A.亲合力改为亲和力;B.愁怅改为惆怅;D.彷惶改为彷徨。3.D【解析】A.触目皆是: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到处都是。这里应该改成“比比皆是”。B.应将“终身”改为“终生”。C.风风火火: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形容很活跃、很有劲头的样子,一般用于形容人。4.B【解析】A.“由于”造成主语残缺,删去“由于”或“使”。C.句式杂糅,把“带给”改成“使”或去掉“感到”,在末句加上“的感觉”。D.成分残缺,应在“因

2、此”前加上“食指”5.A【解析】第三处,由“豁达与宽慰”可推知②句更符合。第③句“西出阳关”与题“塞北关外”稍有迷惑性。6.D7.示例:春笋春天是积极向上的天雷的钟声一响一只只小手比赛着举高想在山花烂漫的教室里演讲雪花冬天是调皮的一踏进它的门槛就看见漂逸轻灵的白蝴蝶扑进大母亲的怀抱(5分。内容契合2分,语言3分,其中修辞2分。有欠缺酌情扣分)二、现代文阅读(29分)1.B【解析】“这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是一个幸福的时代。”表述不正确,事实似乎并非如此。2.D【解析】经典阅读”表述不正确,应为“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

3、感模式”。3.①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②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③能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和人的情感模式。④能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焦虑和恐惧。(答出3点满分)10.(6分)①引起下文(1分)。开篇从现实亲历写起,引起下文“多年”以后,“在繁华的城市里”“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声”的内容,从而生发对现实社会人生的感叹(2分)。②渲染一种寂静的气氛(1分),表明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才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为下文在“喧嚣”中“听不到脚步声”等内容的生发议论作铺垫(2分)。11.(4分)“我”相信美好的未来在前方召唤每一个人

4、,(1分)我也知道自己无法实现这个遥远的目标,(1分)但人生的意义就在为着目标去跋涉追求。(2分)13.(4分)运用比喻和想象的手法,将落日在水面的余晖比成金光大道,想象“我”能沿着金光大道走到尽头O(1分)写出了人们渴望实现美好生活的人生时眼前常有的捷径幻象。(2分)为下文抒发人要务实前行作铺垫。(1分)13.(6分)脚步声①是自己在幽静的湖畔山林狂野行走时发出的声响;②是人在寂寞孤苦的境遇中,坚持奋斗的自我意识;③是人在迷茫或得意时及时审视自己时的领悟。(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三、古代诗文阅读(38分)14.B【解析】

5、A.兼词,于此;代词,他B.助词,表判断C.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D.连词,表目的,以便;连词,表承接,就15.D【解析】A.扩大知识面靠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C.跟…相同16.A【解析】A.判断句B.状语后置C.省略句D.定语后置13.C【解析】刘开《问说》中没有用比喻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15.(8分)(1)如果雕刻一下就停止,即使朽木也不能折断;如果不停的雕刻下去,就是金属、石头也能雕刻成功。(4分)

6、(2)道理明白了,但是有的人却不能把道理运用于实际;知道那些大道理了,有的人却不知道那些小道理。舍弃了问,怎能解决疑难问题呢?(4分)13.视觉、感觉、听觉,多感官结合渲染出凄寒之感。(3分)14.运用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词人的佳人不再,歌声难闻的寂寥与对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4分)15.(8分,每格1分)(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2)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3)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四、作文(60分)16.暂参阅高考评分细则附【译文】(乙)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

7、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硏究,(这就是《中庸》)所说

8、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