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象下的“问题儿童”[精品资料]

教育现象下的“问题儿童”[精品资料]

ID:35502021

大小:58.7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5

教育现象下的“问题儿童”[精品资料]_第1页
教育现象下的“问题儿童”[精品资料]_第2页
教育现象下的“问题儿童”[精品资料]_第3页
教育现象下的“问题儿童”[精品资料]_第4页
教育现象下的“问题儿童”[精品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现象下的“问题儿童”[精品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现象下的“问题儿童”-精品资料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摘要: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必要环节,在孩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木文主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教学案例,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学难题。分析问题的起因,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出自己的^^^^关键词:教育;心理学;习得性无助;惩罚教育;积极心理学G630文献标志码:A1674-9324(2013)23-0262-02教育肩负着培养新生一代的使命,一直是人们注视的焦点。近年,中小学生的教

2、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减负问题、屮考问题、高考问题一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社会为何如此关注教育?这不仅因为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更是因为我国的教育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教育现象下的“问题儿童”在八年级体育课教学中L生上课捣乱,不听不学不练。以下是这位同学的信息:1・男生,身体肥胖,家里有儿千万资产。2•课堂单独教育一次,学生这样说:“反正我是最差的了,再学也就这样了。”当今社会,有一个名词叫“问题学生”o在上面的教学现象中,这位名叫L的男同学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问题学生”。他之所以被称为“问题学生”,是因为他不符合我们心目中好学生的标准“听话”“

3、服从”o如今,社会上也有一种很流行的看法:“问题学生”就是“有问题的教师”在口己“有病了”的情况下病态地教育学生,用病态的眼光看儿童的发展,导致儿童产生“不顺应心理行为”o在上面的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今的社会有一类学生被默认为“问题学生”O而“问题学生”产生的根源被归结为“教师的病态教育”o二、“问题学生”的由来此处我们暂且不讨论何为“问题学生”,L是否是“问题学生”,我们探讨的是L这类孩子是如何产生的。对L生进行分析,很容易发现:L形成了习得性无助。L缺乏学习动机,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L在漠不关心的表象下,有一颗自卑的内心。欧洲哲学史上有个著名的白板说。它是

4、十七世纪英国人洛克提出的。在洛克看来,人的心灵是一张口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白后天的经验。他曾说过说:“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以洛克的理论为基点,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学习性格的形成主耍是在后天教育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大众将L这类学生产生的根源归结为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但是这里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将教育的实施者绝对化为教师,人们忽略了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屮所占的地位。特别是在婴幼儿早期,家长是绝对化的教育者,谁都无法替代。故对于L类学生学习性格的形成,家长在很大程度上要负主要责任。那么家长

5、与老师在孩子学习性格的形成过程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的父母有如下几类:有求必应型(过分关心孩子健康)、要求苛刻型、疏于照顾型、唠叨型。当前的教师队伍中也不乏这儿类教师:要求苛刻型、唠叨型、疏于照顾型。当父母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屮,对孩子有求必应时,孩子会认为任何事物都很容易得到,自己不必付出多大的努力,久而久Z,就会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在有求必应型中的家长中大部分还过分关心孩子的健康,当孩子生病时,对他们更是有求必应,让孩子陶醉在生病被照顾的感觉里。久而久Z便会没病装病、小病装大病。当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苛刻时,孩子由于达不到家长期望,便会有一种挫败

6、感,他便会在其他地方发泄,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形成双重性格,欺软怕硬。而当家长对于孩子疏于照顾,孩子体验不到家庭的温暖,可能会成为性格冷漠的人,对任何事都不关心。如果父母反复唠叨又会让孩子内心充满反抗意识,不会主动为自己的未来做计划。这些性格的形成也适用于与教师与孩子的相处。“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习得性无助”指人在最初的某个情境中获得无助感,在以后的情境中仍不能从这种关系屮摆脱出來,从而将无助感扩散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这种扩散了的无助感会导致个体的抑郁并对生活不抱希望。在这种感受的控制下,个体会由于认为自己无能为力而不

7、做任何努力和尝试。被认为是人类沮丧表现的一种,很容易进一步产生自卑心理。由于家长在儿童早期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孩子受不了打击,在挫折面前无法自处,在多次打击之后,孩子很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在上面现象屮L生说“反正我是最差的了,再学也就这样了”,他已经认为自己无能为力而不愿做任何努力和尝试。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O它并不是某种单一的结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从事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外,还要有满足这种

8、需要的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