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济教育哲学通论

黄济教育哲学通论

ID:35851320

大小:834.50 KB

页数:77页

时间:2019-04-21

黄济教育哲学通论_第1页
黄济教育哲学通论_第2页
黄济教育哲学通论_第3页
黄济教育哲学通论_第4页
黄济教育哲学通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济教育哲学通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哲学通论(黄济)目录(第1章—第13章3节)第一编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第一章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发展,和中国古代哲学与教育的发展分不开,大体分为这样几个阶段,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独尊,3.魏晋玄学,4.唐代的儒道释(释就是佛教)三家并举5.宋明理学6.明清之际的实学7.近代的西学东渐。对教育哲学思想影响比较大的,除了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之外,从汉代儒学独尊之后,对儒学冲击比较大的,有三个时期,1.魏晋玄学的兴起,援道入儒,2.宋明理学的形成,援释入儒,

2、3.近代西学东渐,资产阶级以至无产阶级的哲学和文化教育思想对儒学最大的冲击。第一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提出的和争论的问题非常广泛,涉及到天道观、人性论、历史观、政治观、认识论、逻辑学、道德观、审美观以及科技等。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包括教育哲学思想),差不多都可以在前秦诸子百家中找到它的胚胎和萌芽。先秦的教育哲学思想,为中国古代教育哲学思想奠定了基础,到今天,都还可以找到很多发光点。第二节儒家教育思想的三次大的变化一、魏晋玄学对儒学的冲击玄学的发展,是两

3、汉经学的反动。魏晋时期,经学衰退,佛学传入,学者们从儒学转入到了选择的研究,以《老子》,《庄子》,《周易》为基础的“三玄“治学日益发展。玄学发展三个时期,1.玄学的创始和发展,2玄学和儒学结合,3.玄学佛学化。玄学的发展,在哲学思想,包括教育哲学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和突破(一)玄学的本体论:以“无”为本,即,以“无”为有的存在依据这种本体论,反映在教育上,就是崇尚自然,轻视名教的风气,主张在人的发展中,要顺其自然,促使个性的自然发展,不要人为地去加工、造作。1)如王弼 “顺自然而行,不造不始”,“因物自然,不设不施”.

4、这就否定了儒家主张的礼教,尊重个性的发展。2)“名教出于自然”,企图把名教和自然统一起来,援道入儒3)同时,由于佛学的发展,玄学的“无”和佛家的“空”很接近,所以,一些佛教徒以佛学来解释玄学,使玄学佛学化。(二)玄学的发展导致当时的文学艺术理论和实践有了新发展,形成了“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艺术突破了儒家文艺为社会、政治服务的狭隘功利观,吸取了1道家的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文艺思想上实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新风尚。二、宋明理学的形成(一)产生隋唐,佛学在中国进一步发展,唐代又实行了三教并举,经过长时期的三教斗争和

5、融合,形成了以儒为主兼容释道德理学思想体系,为宋明的理学打下基础。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最后阶段,也是唯心主义哲学发展的最高阶段,使儒家学说中思孟学派的哲学思想进一步理论化,形成了完整的唯心主义理论体系。(二)研究内容宋明理学,本体论“理”,以到的姓名问题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它把过去神化的主宰之天,变为理性化的宇宙实体,从中引申一切,构成了完整的道德性命之学的理论体系。如果说魏晋玄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个性解放和文艺理论的发展,那么宋明理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伦理道德的发展和社会作用上。(三)理学的派别4.气本论5.理本

6、论(程朱,影响最大)本体论: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未有天地之先,是先有理”。人性论:人兼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因此要修养,方法是“居敬穷理”,目的是“存天理,去人欲”。知行观:“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学习方法:朱子读书法(客观唯心主义)6.心本论(主观唯心主义)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明代王守仁发展成了系统的心本论理论体系,“心即理”。人性论:王守仁“人性皆善”,但是外物诱使,人性会被蒙蔽,所以,要“存天理,去人欲”而恢复良知。;知行观:“知行合一”。教育思想:特别重视儿童教育,因为儿童

7、“良知”保存的最多;教育方法:启发、陶冶,反对鞭挞、绳缚。对后世影响:不结果的花朵,但是启示人们思维发展方面,较机械唯物主义向前跨了一大步,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理性思维发展的一个高峰,而心学,对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有独特观点。三、近代西学东渐(一)性质:资产阶级文化思想对中国旧有文化思想的否定,甚至,无产阶级文化思想对原有的封建文化思想以及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批判和评论。(二)资产阶级思想:进化论、理性主义、实用主义。教育哲学领域:通过学日本接受德国古典哲学中的理性主义的影响,例如范寿康《教育哲学大纲》。五四之后,杜威中

8、国讲学实用主义哲学,如吴俊升《教育哲学大纲》2无产阶级思想: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张栗原、林砺儒《教育哲学》(三)问题和主义之争,科学和玄学之争这两个问题的争论引起了哲学和社会科学的极大关注。现在又有复活的势头,目前,对实用主义的评价,对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讨论,和当时提出的问题都有联系,仍然是教育哲学思想中的重要课题。第三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