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66 小学创造教育

28066 小学创造教育

ID:35880756

大小:47.82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4-22

28066 小学创造教育_第1页
28066 小学创造教育_第2页
28066 小学创造教育_第3页
28066 小学创造教育_第4页
28066 小学创造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28066 小学创造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创造教育的本质与基础教育改革一、我国的创造教育的思想(一)南宋胡宏提出“有疑”、“有见”;朱熹提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创造性学习程序;《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二)蔡元培五育并举既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主义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三)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充满了教育创造的活力与生机。创造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是为了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实施创造教育,首先要有创造教育的方法,必须以生活为本源与内容,要做到“教学做合一”。“做”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有三大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的产生。二、西方的创造教育思想(一)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

2、教育(文雅教育)。(二)杜威的创造教育思想:他以“变化”为基本出发点,认为人的教育也要有变化。一个具体的教育目的应有三个标准:1、它必须与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关系;2、它必须有弹性,既能指导活动也能被活动改变;3、它必须在计划的程序中对自由和创造的活动起作用。他认为兴趣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基础,将儿童的学习和创作为兴趣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基础,将儿童的学习和创作冲动分为四种:1、社会冲动,与他人共享的欲望和兴趣;2、建设性冲动,制造东西的欲望和兴趣;3、探究性冲动,试探环境的欲望和兴趣;4、表现性冲动,表现自己的个体的欲望和兴趣。为此,杜威提出了“做中学”的基本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的

3、主动性。三、创造教育提出的时代背景美国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决定因素。人力资源的人化形式就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实践性。我们现行的中小学教育实践中较普遍的存在着对“基础”认识狭隘化和短期化问题。四、创造教育的内涵与目标(一)内涵与本质我们所理解的创造教育宝库奥受教育者创造性的培养和创新的教学与学习等两个方面。1、创造是广义的,与创新一词的含义相近,与发明发现有明显区别;2、创造不仅表现在四位技术的出新和物质产品的前所未有,而且更主要的是指受教育者一种创造性品质的形成和综合能力的获得及方式方法的运用。从目的指向上看,创造教育主要在素质特征的教育活动,活

4、动产品主要包括学生对知识的重新理解和组织、新的或独特的想法与设计、创作作品、自我展示与自我实现等。(二)创造教育培养的主要目标:通过具有创造性的教育,培养各种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从教育的培养目标看,以下几点很重要:1、创造的动机,包括创造的兴趣和需要。2、创造的想象力,包括联想能力和创造性的幻想。3、创造的意识,包括创造的敏感性和创造意识。4、创造的策略与艺术。5、创造性精神。(美国的加德纳提出了“智能”,分为七种,既语言才能、数理逻辑才能、空间关系理解能力、音乐才能、运动知觉能力、人际关系智慧和自我知觉能力。)五、基础教育在基础教育里,我们至少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5、:知识的创造、德性的创造和文化的创造。学生的过重负担的主要表现:1、知识学习时间多,兴趣活动时间少;2、被动应付时间多,主动创造时间少;3、科学知识学习多,知识创造和创新能力学习少。第二章创造教育过程一、构建创造教育的基本要素(一)环境要素:1、通畅的信息环境;信息沟通的联络渠道有三种:链式、轮式和网式。前两种以解决问题为特征,网式则具有全面、平等的人际特征,更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发挥。2、民主的人际环境;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新力形成的两个重要条件,是营造创新教育环境和气氛的核心。3、竞争的制度环境;竞争是一种推动力,但是应该保证公平。4、适度的物质环境;首先,保证必备的基本生活条件;其次,创造

6、需要一定的物质设备。5、积极的社会环境;社会舆论和社会风尚尊重科学创造的价值。(二)观念要素:1、改变阻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传统观念;应实现三个转变:将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目标改为增长经验、发展能力的教学目标;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为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将严格尊守常规的课堂气氛改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2、尊重学生个性在创造力发展中的价值;创造型学生的三大特征:活跃、独立性强、情感丰富。应该因材施教,表现在对学生个性差异性的认知上。3、建立新型的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4、树立多元的创造观;问题:多元化的创造观要求我们怎样认识学生的创造?多元化的创造观告诉我们学生的创造力表现的

7、领域是十分广泛的,要求并启发教育者去发现学生创造力表现的各个方面,识别他们多种多样的创造潜能;创造力多元性还意味着人人都有创造性,创造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三)手段要素1、完善学校评价,注意创造力的考察;两个方面:完善基本的教学考试形式和内容;重视学生在专门的创造性活动中的表现。2、建立创造性课堂教学的生态体系;问题:如何建立„„?答:首先,以问题为核心;其次,开放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再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