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研究-陕080439审题新概念

中学数学研究-陕080439审题新概念

ID:35886494

大小:56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4-22

中学数学研究-陕080439审题新概念_第1页
中学数学研究-陕080439审题新概念_第2页
中学数学研究-陕080439审题新概念_第3页
中学数学研究-陕080439审题新概念_第4页
中学数学研究-陕080439审题新概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数学研究-陕080439审题新概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资料编号14407摘要罗增儒发表在陕080439上属于解题、过程、审题题为《审题新概念》波利亚说:“回答一个你尚末清楚的问题是愚蠢的”,“最糟糕的情况是,学生并没有理解问题,就进行演算或作图。一般来说,在尚未看到主要理由,尚未作出某种计划的情况下,去处理细节是毫无用处的。”在这里,波利亚强调了审题步骤的必要性和优先地位。审题工作的重要还表现在一句口头禅上,存在审题,败在审题。审清题意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1审题的认识1.1审题新概念在波利亚的解题表里,解题分为四个步骤: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传

2、统意义上的审题观点认为,审题就是接触到题目之后整个解题工作的第一步,弄清问题,这可以做三方面的理解:第一,位置上,审题是整个具体工作的第一步,没有审题的开头就没有具体工作的后续,没有审题的明晰就难有“拟定计划”的成功。第二,内容上,审题就是弄清问题,主要弄清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第三,功能上,审题首先是为思路探究奠定物质基础,而最终目的是获得题目的解。没错,这些认识全部都是很实用。但是,我们在解题实践中感到,只有这些认识常常不够用,有时没能真正弄清问题,有时没能深刻弄清问题,我们的审题经验认为:⑴弄清问题不仅

3、首先存在于解题工作的开头,而且继续存在于思路探求的过程中和解法初步得出后的反思里,没有后续的弄清问题,思路会中途受阻,认识会停留在表层或现象上。⑵弄清问题不仅要弄清条件,弄清结论,而且要弄清条件与结论的基本联系,即题目的关系结构,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是组成这个结构的不过或缺的两类原材料。⑶弄清问题不仅要弄清题目的浅层结构,而且还要努力弄清题目的深层结构,这个结构有一个逐步明晰的过程,还常常可以有不同的表征,不要毕起功于一役。,⑷弄清问题,不仅要获得题目的解,而且寄希望于对“解”的进一步分析的增强数学能力,优化认知

4、结构,提高思维素质,学会“数学地思维”。这样,我们的审题新概念就充实了弄清问题的过程,丰富了弄清问题的内容,拓展了弄清问题的功能。1.2审题审什么?审题就是弄清问题,那是怎样才算把问题弄清楚了呢!我们说主要是弄清题目已经告诉了你什么?又需要你去做什么?从题目本身获取怎样解这道题的逻辑起点,推理目标以及沟通起点与目标之间联系的更多信息,具体来说,要做好三件事:⑴清题目的条件是什么?一共有几个?其数学含义如何?首先,条件包括明显写出的和隐蔽的给予的,弄清条件就要把他们全部找出来,一无遗漏;其实,也是更重要的,是弄

5、清楚条件的数学含义,即看清楚条件所表达的到底是哪些数学概念哪些数学关系。题目的条件告诉我们从何处下手,预示“可知”并启发解题手段,弄清了条件就等于弄清了行动的起点,准备好了行进中的加油站。⑵弄清题目的结论是什么?一共有几个?其去数学含义如何?题目的结论有的是明确给出的,如求证题,关键是要弄清结论到底与哪些数学关系,哪些数学概念有关;而有的题目结论是要我们去寻找,如求解题,探索题,这时的弄清结论,就是要弄清求解的性质和范围,哪些数学关系哪些数学概念有关,以明确推理或演算的方向。题目的结论告诉我们向何方前进,预告

6、“需知”并引导解题方向,弄清了结论就等于弄清了行动的目标,也随身带上了纠正偏差的指南针。⑶弄清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有哪些数学联系,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即在弄清条件数学含义,结论数学含义的基础上,继续弄清条件知识与结论知识之间存在哪些数学联系,这些联系(波利亚说的“主要联系”或“某种计划”)就表现为题目的结构。为了更接近解决问题的深层结构,审题不仅开始于解题工作的第一步,而且贯穿于探求的过程与结果的反思,应该是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过程。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是怎样解这道题的两个信息源,审题的实质是从题目本身去获取从何处下

7、手,向何方前进的信息与启示。例1(2007年陕西理第11题)是定义在上的非负可导函数,且满足.对任意正数,若,则必有()A.B.C.D.讲解:第一,题目的条件有3个:⑴是定义在上的非负可导函数,与此相关,有两个数学概念需要明确,一个是非负函数(),一个是可导函数(存在)。⑵不等式,对其数学含义可以作多角度的理解。如①为不增函数。②为不增函数。⑶不等式第二,题目的结论是4个选项之一,其性质都是一个不等式,涉及比较大小。第三,条件与结论的基本联系,应是从不等式到不等式的“条件不等式证明”。这样审题的三件事都做了,

8、再作思路探求时,至少可从上述对的理解得出两个一般性的解法。解法1:由知是上的不增函数。对有,相乘得。故选C。解法2作函数知它上的不增函数。对有左边缩小,右边放大,得。说明:本题的得分率为0.5,很多丢分的学生是在审题时,没有看透问题的性质是“条件不等式证明”,思路探求比较盲目1.3审题怎么审审题的程序可以细致分为4步⑴读题——弄清字面含义审题首先逐字逐句读懂题目说了什么,按每分钟阅读三百至四百个印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