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长庆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ID:35896917

大小:122.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4-22

上传者:U-3521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说明:1.本试卷考察范围为人教版语文必修5。2.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考生只交答题卡、作文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13- 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读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1.作者认为用“推”比用“敲”好,下列各项中,对其理由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推”字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须自掩自推,足见其乃孤零一人。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B.“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但“敲”虽有礼,恐怕会打破这种“热闹场合”。C.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D.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字所呈现的情境似乎比“敲”所呈现的情境与全诗更调和一些。2.下列各项中,关于字的“联想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它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的种种关系的累积。B.联想的意义是游离的、个别的,因而难以运用。C.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支离。D.它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绚丽迷人,又变化莫测。3.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因为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所以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B.文中的“点铁成金”实指苏轼在原句中巧妙用上了“天上”“人间”两个词语。C.文学语言的“推敲”标准,应在于哪一种境界是符合作者当时所要说的。D.科学的文字意义精确,文学的文字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二)课文分析理解(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4-13- 、下列各句摘自《装在套子里的人》,联系课文,选出对各句特别是加点词的表达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2分)A.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分析】“才”字突出了人们对别里科夫的憎恶,对他的死表示大快人心。B.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着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分析】通过夸张的细节,写出外表特点。“最”夸张地突出了他特征之怪。C.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分析】暴露了他的心虚胆怯,害怕新事物,“千万”强调了这种心理的程度。D.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分析】用一只箱子来形容卧室,是极言其小。5.下列各项对《边城》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长篇小说《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B.《边城》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是沈从文先生用热情、迷醉的歌喉对湘西的风物人情唱出的一曲心灵的恋歌,读来凄楚动人,令人感慨良多。C.手足情深的天保、傩送兄弟两个与翠翠演绎的一段凄婉而纯美的爱情在当今这个情爱泛滥的时代已成千古绝唱。D.《边城》的创作动机用沈从文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不悖乎任性的人生形式’。”6.下列选项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是()(2分)A.“木叶”相较于“叶”在颜色上暗示着微黄,在触觉上暗示着干燥,联想意义更加丰富,因此更加形象生动。B.《说“木叶”》由现象入本质,围绕古诗中的意象“木叶”展开,探讨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并加以阐发。C.朱光潜对韩愈“推敲”的意见提出不同见解,正表现了咬文嚼字所必须具备的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D.《咬文嚼字》以漫谈的方式,举例子、做阐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了咬文嚼字的好习惯对提高语言修养的重要性。(三)小说阅读理解(本题共4小题,21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7~10小题。-13- (一)话不絮烦,两人相别了。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屋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祐!改日来烧纸钱。”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径到店里。主人道:“客人那里来?”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原来如此。”店主道:“既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二)(林冲和鲁智深)恰才饮得三杯,只见使女锦儿慌慌急急,红了脸,在墙缺边叫道:“官人休要坐地!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林冲连忙问道:“在哪里?”锦儿道:“正在五岳楼下来,撞见个奸诈不及的,把娘子拦住了不肯放。”林冲慌忙道:“却再来望师兄,休怪,休怪。”林冲别了智深,急跳过墙缺,和锦儿径奔岳庙里来,抢到五岳楼看时,见了数个人,拿着弹弓、吹筒、粘竿,都立在栏干边;胡梯上一个年小的后生,独自背立着,把林冲的娘子拦着道:“你且上楼去,和你说话。”林冲娘子红了脸道:“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调戏?”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高衙内说道:“-13- 林冲,干你甚么事!你来多管!”原来高衙内不晓得他是林冲的娘子;若还晓得时,也没这场事。见林冲不动手,他发这话。众多闲汉见闹,一齐拢来劝道:“教头休怪,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众闲汉劝了林冲,和哄高衙内出庙上马去了。林冲将引妻小并使女锦儿,也转出廊下来,只见智深提着铁禅仗,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大踏步抢入庙来。林冲见了,叫道:“师兄哪里去?”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林冲道:“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智深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仗了去。”……7.下列对选文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越来越紧、越来越大的风雪,已成了小说中人物活动的自然背景,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展示了人物性格。B.通过对大风雪的描写,为人物活动渲染了气氛。C.故事凑巧发生在风雪天,因而作者就势描写漫天风雪,没有更深层次的内涵。D.由于风雪的变化,层层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深化了主题。E.自然景物的描写给小说抹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8、选文(一)(二)中都有许多细节描写,请以其中两处为例,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6分)9、结合这两段选文,分析林冲性格中相互矛盾对立的特点,并说说他与鲁智深性格的相同点和不同点。(5分)10、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说道:“‘那雪正下得紧’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你赞同这个说法吗?谈谈你的理解。(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基础题(本题6小题,每题2分,共12分)11.找出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2分)A.臣以险衅(罪过)门衰祚薄(福分)形影相吊(安慰)刘夙婴疾病(婴儿)逮奉圣相(及,至)B.沐浴清化(此指蒙受)臣以供养无主(主人) 猥以微贱(谦词)臣具以表闻(详尽)诏书切峻(急切严厉)C.责臣逋慢(逃脱,轻慢)则刘病日笃(严重)本图宦达(显达)宠命优渥(厚)日薄西山(浅薄)D.岂敢盘桓(逗留)听臣微志(准许)庶刘侥幸(或许)保卒余年(终)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胜利)-13- 12.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全部不同的一项是()(2分)A.尝从人事/郡县逼迫/拜臣郎中B.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千里逢迎/于是怅然慷慨C.阮籍猖狂/恨晨光之熹微/臣生当陨首D.臣之辛苦/海运则将徙于南溟/于时风波未静13.从词类活用看,对下列句中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眄庭柯以怡颜②或棹孤舟③俊采星驰④则刘病日笃⑤川泽纡其骇瞩⑥目吴会于云间⑦水击三千里⑧屈贾谊于长沙⑨猥以微贱A.①⑤⑧/②⑥/③④⑦/⑨B.①⑤/②③⑥/④⑤⑦/⑧⑨C.①⑤⑧/②③⑥/④⑤⑦/⑨D.①⑤/②③⑦/④⑤⑥/⑧⑨14.下列对各组句子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问征夫以前路②将有事于西畴——“以”、“于”都是介词,与后面的名词构成介宾短语后置。B.①悟已往之不谏②恨晨光之熹微——两个“之”字都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①云无心以出岫②登东皋以舒啸——两个“以”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D.①既窈窕以寻壑②亦崎岖而经丘——“窈窕”“崎岖”都是形容词用如名词,分别指“幽深的河岸”“崎岖的山路”;前面省略了“循”“沿”等动词。15.从句式特征看,对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去以六月息者也②既自以心为形役③都督阎公之雅望④童子何知⑤则告诉不许⑥而彼且奚适也⑦而莫之夭阏者⑧俨骖騑于上路⑨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A.①②/③⑥⑦/④⑧/⑤⑨B.①②/③⑦/④⑥⑧/⑤⑨C.①⑧/②④/③⑤/⑥⑦/⑨D.①⑧/②⑤/③/④⑥⑦/⑨16.以下对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翼轸,为两星宿名,古人用天上二十八星宿所在的方位区分地面的区域。B.孝廉,汉代以来设置的官职,由郡国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担任。C.期功,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古代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D.请缨,语出《汉书》,终军请求汉武帝赐长绳以缚南越王,后指投军报国。(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13-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宫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注】 ①醮(jiào):改嫁。②烝(zhēng)烝:热切的样子。③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18.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三国时期的蜀汉,终于汉怀帝刘禅。蜀国为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刘禅却乐而忘本,乐不思蜀。B.李密的上疏《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言辞恳切,表达情感委婉畅达。C.文中所提皋陶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D.古代臣民上书言事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其区别在于,“上书”-13- 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上疏”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上封事则是向皇帝进谏带有机密性文书。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B.“周门人方之游夏”“数使吴,有才辩”“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等表现出李密有才干。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1~22题。咏 风王 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21.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5分)A.“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写凉风生起。“肃肃”“清”等字为全诗定下了一种凄清冷落的意境。B.“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用“驱”“卷”“寻”“出”等字眼,把这些自然现象写成了有意识的活动,将风描绘得栩栩如生。C.“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是说风来来去去虽是无形无迹,却慷慨惠施,不遗余力。“有情”二字,活画出风的独具性灵,惟妙惟肖。D.“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写日落后万籁俱静,风又为歇息的人们不辞劳苦地吹起悦耳的松涛,奏出雄浑的乐曲,给人以警醒。E.诗人在这里极力赞美“凉风”普济众生的高尚品德和勤奋精神,抒发他积极进取的情怀,寄托他的“青云之志”,意远含蓄,余味深长。-13- 22.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6分)(四)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2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习近平主席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他强调,庄子说过“,”(《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以把握。(3)《陈情表》用“        ,        ”两句表现了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4)《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深秋山水景色的两句是“,”。第Ⅱ卷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每小题3分,共9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既要,也要冲锋陷阵,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贫富差距大,会影响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所以解决贫困问题。脱贫目标艰巨繁重,到2020年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  ),也面临不少新情况和新挑战。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实现脱贫攻坚目标。2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敢不敢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B.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C.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13- D.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2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B.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C.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D.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2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运筹帷幄迫在眉睫按部就班众志成城B.建言献策千钧一发循规蹈矩同仇敌忾C.运筹帷幄千钧一发按部就班同仇敌忾D.建言献策迫在眉睫循规蹈矩众志成城2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5分)有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现代人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周迅”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人越来越少了……(1)请在省略号处再补写一个例子。(2分)(2)请你对此社会现象作出简要点评,不得少于40字。(3分)四、写作(60分)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位女教师发现所教的高二班里有28名学生,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她认为这些学生品质低下,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将成绩判为零分。这引起了家长的反对,他们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重判成绩。学校不堪重压,迫令她屈从。她坚持自己的决定,严词拒绝,辞职而去。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的关注,有人为女教师点赞,有人对学生家长的做法表示理解,也有人对学生的行为感到痛心。对于学生、女教师或家长的做法,你有何看法?请从学生、老师或家长中选取一类,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标题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13-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1)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B 【解析】B项,“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是说这种“热闹”“温情”与意境不大调和。2、D 【解析】D项,“绚丽迷人”一词将原意错解了。3、A 【解析】B项,文中的“点铁成金”指的是用了字的联想意义,使其于含混中显得丰富。C项,“哪一种境界”在文中仅指“推与敲”的诗句分析,归结到“在文字的‘推敲’实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这个结论上,而不是在“文学语言”;D项,“文学的文字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漏掉原句的“有时”,原意也就改变了;4.D对人物进行肖像、语言、心理、环境等描写都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作者不能抛开人物进行环境描写,因而D项加点字并非为了写他的卧室之小,更主要是想表现别里科夫保守鬼崇的性格特点。5.A《边城》是中篇小说6.A“木叶”与“叶”引起的是不同的联想意义,不能说它就更加形象生动。7.C,E【解析】:C.“更深层次的内涵”错,E.“神奇的色彩”错8.选文(一)(二)中都有许多细节描写,请以其中两处为例,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6分)答:例1:“把花枪挑了酒葫芦……锁了”这一系列连贯的动作细节,把林冲办事谨慎、精细的特点生动的表现出来,同时让人知道,草料场的起火并非林冲疏忽所致,而是人为防火无疑。例2:“依旧把门拽上……掇将过来靠了门”为后文陆虞侯“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埋下伏笔,使陆虞侯等三人只好站在庙门外看火说话,也使得林冲得以偷听到他们的谈话,以至于发生林冲手刃仇人,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也增强练练故事的真实性。例3:使女锦儿“急急慌慌,红了脸”,可见跑得快,说明情况紧急,由此引出下文林冲的行动。例4:林冲“急跳过墙缺”“径奔”岳庙里来,“抢到”五岳楼,足见他十分关心妻子的安危,急着要救妻子于水火,当发现“调戏良人妻子”的高衙内是,“先自手软了”。鲜明的对比,把林冲软弱怕事,委曲求全的性格生动的刻画出来了。9、结合这两段选文,分析林冲性格相互矛盾对立的特点,并说说他与鲁智深性格的相同点和不同点。(5分)答:林冲直率、豪爽、侠义;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安于现状,但又维护正义,有反抗精神。他与鲁智深性格相同之处是都具有反抗精神,但鲁智深无拘无束,反抗强烈而较彻底,林冲软弱怕事,委屈求全,反抗不够彻底。10、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说道:“‘那雪正下得紧’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你赞同这个说法吗?谈谈你的理解。(5分)答:赞同。“那雪下得正紧”的神韵在于能真实的表达出特定情境下自然景色的意境,把人物、环境、气氛融合在一起。“紧”字表现出雪下得密,下得快,又暗示出事件发展的急迫和人物命运的变化。11.D【解析】选项A,臣以险衅(命运)、刘夙婴疾病(缠绕);选项B,沐浴清化(此指蒙受)、臣以供养无主(承担);选项C,本图宦达(通达)、日薄西山(逼近)。12.D【解析】举世、陨首、逼迫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13- 13.A【解析】①⑤⑧使动/②⑥名动/③④⑦名状/⑨形名14.C【解析】C项,“云无心以出岫”,“以”,连词,表示修饰,白云无意间从山穴里悠然飘出。这是陶渊明初归田园怀着喜悦心情所看到的自然景物。15.D【解析】①⑧状后,②⑤被动,③定后,④⑥⑦宾前,⑨判断16.B【解析】孝廉不是汉代设置的官职,只是一种选拔人才的科目17.C【解析】原句为: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18.D 【解析】“上书”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19.D【解析】“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有误。李密想入朝为官,并希望得到升迁,但因朝廷中无靠山未能如愿,而被调任汉中太守。他心怀不满,作诗发牢骚。20.答案 (1)(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2)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21.AD【解析】 A项,“凄清冷落”错误,意境应该是开朗壮阔。D项,“给人以警醒”错误,应该是给人以娱乐。22.答案 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首句写风起,风势之缓急,本来是并无目的的,但次句用一“加”字就使之化为有意的行动,仿佛风是有意急人所需似的。下面写风的活动,用了“驱”“卷”“寻”“出”“为君”“起”等字词,对风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她犹如精灵般地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在诗人笔下,风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23.(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4)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24.B(A.“敢不敢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语序不当,应改为“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C.“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搭配不当,“彰显”与“状态”“作风”不搭配,应把“彰显”改为“检验”;D.“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语序不当,应改为“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25.A(根据下文的关联词语“也”,它只能与“既”搭配,可以排除CD两项;“矛盾和问题”的前面是一个多层定语,正确顺序应是“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排除B项。)26.A(运筹帷幄: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也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建言献策:陈述主张或意见,通过口头或文章提出的有益的意见,出谋划策,进献计策。这里的主语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用“运筹帷幄”合适;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千钧一发:比喻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这里强调的是“紧急”而不是“危急”,所以用“迫在眉睫”-13- 合适;按部就班: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轻举妄动,现多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贬义。这里从感情色彩角度考虑,用“按部就班”更合适;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同仇敌忾: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这里指团结一致实现脱贫,用“众志成城”合适。排除BCD。)27.解答第(1)小题,要注意补中有仿,内容上一个是流行的,一个是经典的。解答第(2)小题,要通过列举的现象揭示出本质,然后再谈如何应对。(1)知道“梅艳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梅兰芳”的人越来越少了。(类似均可)(2分)(2)这反映了传统、经典文化遭冷遇,而流行、时尚文化受青睐的社会文化现象,这是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人们的文化价值观逐渐失衡造成的,我们应大力提倡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3分)(意思对即可)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他的另一个名字叫虔。他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改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感恋双亲,思念至深,以致忧思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因孝顺和恭敬而闻名。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在祖母身边,夜里不脱衣睡觉,为祖母端饭菜、喂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饮食或服用。(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征召他担任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无人奉养,就没有接受任命。于是上奏章说:“我因为命运坎坷,小时候就遭到不幸……我活着应当为陛下献出生命,死后也当像结草老人那样在暗中报答陛下之恩。”晋武帝读了李密的《陈情表》后,说:“李密这个名士,不是徒有虚名。”于是收回对他的任命。后来祖母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后,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司空张华问李密:“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说仅次于齐桓公。”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侯,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此可知他俩的成败原因是一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具体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这些水平高的人)相互之间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琐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说得好。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县的县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他曾在写给别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希望能调回京城任职,可是他在朝中没有靠山,于是被调任汉中太守,自认为失去了很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时,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李密在诗的末章说:“人们也都说过这样的话,有因才会有缘。(当官的人)皇宫中如果没有权势的朝臣做靠山,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君主在上,这话怎么能这么说呢!”武帝对此很生气,都官从事等(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了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在家中。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李赐,一个叫李兴。-1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