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新人教版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新人教版

ID:35899321

大小:781.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4-23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新人教版_第1页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新人教版_第2页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新人教版_第3页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新人教版_第4页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程标准学法指导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运用列表法,识记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内容,进而比较其异同点,理解其各自的特点。2.联系斯大林模式,归纳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3.联系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分析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和中国的改革不同结局及其原因,体会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知识点一 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在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2.措施农业方面(改革重点

2、)①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②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③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工业方面①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②给企业部分权利;③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3.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改革以失败而告终。知识点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1.背景:1964年10月,赫鲁晓夫黯然下台。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的政策做了一些调整。2.内容(1)企业管理:恢复部门

3、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2)工业: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3.结果(1)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13(2)军备竞赛又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年以后,苏联的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知识点三 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1)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的危机局面。(2)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2.内容(1)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

4、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2)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3)调整所有制结构;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3.存在的问题(1)经济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4.结果:在经济体制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图解历史】赫鲁晓夫改革【历史纵横】(教材P98

5、)本段文字阐述了赫鲁晓夫改革中开垦荒地的具体情况。这一举措虽然在短时间内给苏联带来了粮食的增长,但由于管理不善,垦荒区提供的粮食越来越少,并且有些地方还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名师点拨】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使苏联实力超过美国,只是军事实力可以与美国相匹敌,而综合国力与美国还有相当的差距。由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效果不大。【图解历史】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成效13【误区警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6、,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主题 苏联的经济改革[史料探究]1.赫鲁晓夫改革史料赫鲁晓夫的墓碑是由雕刻家涅伊兹维斯特内设计的,用黑白两种颜色的大理石搭配而成,极具特色。涅伊兹维斯特内在评价自己这件特殊作品时说,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①同反动的因素②之间的斗争”。——张建华《俄国史》注:①指赫鲁晓夫改革的意义。②指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性。思考 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

7、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这句话的含义。提示 进步的因素: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对斯大林的批判,在客观上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反动的因素: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他一味否定斯大林,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2.勃列日涅夫改革史料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①13,军工生产接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注:①说明重点发展军事工业。思考 依据史料概括勃列日涅夫改革具有什么特点?提示 特别

8、注重发展与军事有关的重工业部门。3.戈尔巴乔夫改革史料 戈尔巴乔夫等人认为这两次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都是修修补补的、不彻底的,所以不能解决苏联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他们强调……必须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的改革和加速经济发展①……——陆南泉等主编《苏联兴亡史论》注:①指的是开始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思考 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并指出其改革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不同。提示 内容: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