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单元提升(四)学案岳麓版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单元提升(四)学案岳麓版

ID:35899338

大小:37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23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单元提升(四)学案岳麓版_第1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单元提升(四)学案岳麓版_第2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单元提升(四)学案岳麓版_第3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单元提升(四)学案岳麓版_第4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单元提升(四)学案岳麓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单元提升(四)学案岳麓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单元提升(四)一、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变革1.第一次:新中国成立之初到1956年。(1)内容: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2)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主观上急于实现公有化。6(3)结果: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曾起到积极作用,并取得一定成就,但它的弊端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2.第二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内容: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

2、、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2)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吸收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3)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开始腾飞,成就举世瞩目。3.第三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1)内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2)原因:党和政府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把企业推向市场。(3)结果: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迈向21世纪。二、建国后我国农村

3、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原因核心内容意义土地改革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农业合作化 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把土地等生产资料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人民公社化 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公有化规模,实行“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党中央在总结教训的前提下,决定实行经济

4、体制改革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三、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三条基本路线6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背景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中国共产党于1953年制定了该路线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为适应此形势,中国共产党于1958年制定了该路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5、中国共产党在十三大上提出此路线内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结果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规律,使党和国家一些领

6、导人片面追求高速度,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造成极大困难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四、我国现阶段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对外开放的区别1.前提:前者,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合作时代,在平等交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在坚6持国家主权的前提下,主动进行开放;后者,是在外国列强的侵略下,国家主权遭到践踏,被迫开放。2.目的:前者,为了更好地引进外资、设备、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后者,适应了列强对华侵略的需要。3.内容:前者,按照

7、平等互利的原则,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外国资金,扩大对外贸易,利用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后者,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4.性质:前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后者,是适应外国殖民主义的需要而开放的,反映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政策。5.后果:前者,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发展了我国的经济,增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综合实力;后者,有利于外国的侵略,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典例1】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

8、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