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怎样过“节”度“日”

媒体报道怎样过“节”度“日”

ID:37438168

大小:3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23

媒体报道怎样过“节”度“日”_第1页
媒体报道怎样过“节”度“日”_第2页
媒体报道怎样过“节”度“日”_第3页
媒体报道怎样过“节”度“日”_第4页
媒体报道怎样过“节”度“日”_第5页
资源描述:

《媒体报道怎样过“节”度“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媒体报道怎样过“节”度“日”一年到头,到底有有多少个节日?经笔者不完全搜索,除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之外,仅由各类国际组织认定的国际公益节日就超过了100个。其中10月就有26个节日,包括“国际老人节”、“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粮食日”;而3月21日,有“世界森林日”、“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世界儿歌日”、“世界睡眠日”、“国际诗歌日”等5个节日集中在这一天。    每一个节日都有由来,每一个节日都有主旨,所以近年来,跟随这一系列节日的报道,就有了可供开掘的新闻资源。对于媒体来说,如果善于利用如此数量而主题各异的节日,倒是可以

2、引为合适的新闻由头,切入当前的热点新闻,唤起舆论和公众的关注。但是,如果滥用或处理不当的话,就会“翻着皇历做新闻”,周期性地重复往年曾经报道过的内容,流于一般的告知,使得包括传统民俗节日在内的节日报道,走入一个固定的“环形回路”中去。    节日周而复始,年年要过,而新闻媒体面对的是一个年年“遭遇”的报道题材。偶尔出新并不难,难的是在新的一年的节日报道中,能够在历史与现实的节点上有所发现,有所突破,过“节”常过常新,度“日”日新月异。    主题性节日报道的困惑    “程式性”的困惑:    表层的活动该不该报道?    

3、与传统的民俗节日类似,主题节日也离不开纪念活动。节日向公众传递某一主题的讯息和理念,同时以这样的方式告诉公众,个人的存在是通过与全社会一体性的存在而实现的。    自然,每当主题节日来临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见,由相关的部门或社会组织或举行一些公众宣传,或召开某个会议。    街头巷尾,一些机构用几块图片展板来展示一下本部门的日常工作。这样的节日活动要不要报道,读者有多大的兴趣?而放弃报道,则意味着今年这一个节日,就这么索然寡味地过去了。即使是与民生关系紧密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历年来政府、媒体、社会互动最为频繁,但

4、由于平时消费者维权投诉的累积难以在这仅仅一天获得“结算”,也就使得媒体的节日报道陷于“中气不足”的尴尬之中。    事实证明,总是依附于相关部门组织活动的节日报道,只是机械地对其一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和盘点,而不注重于从中发现新闻,那报道就毫无新闻价值可言。    其实,节日报道似乎没有新闻期待,各家媒体都可以预见节日如期而至而有所准备,但是除了关注表层的活动场面,是否就没有媒体自己的新闻了吗?对于有眼光、有功底、有能量的媒体来说,众所周知的节日报道,正是显示卓尔不群、出新出彩的“亮点”。    比如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5、”,新华社驻巴黎记者在2007年的这一天,以“水是十亿多人的奢侈品”为题,报道了一个公益性组织发起的一次宣传活动。“他们(主办者)向过往行人免费发放包装酷似高级香水的精致瓶装饮用水,目的是要告诉公众水是世界上最奢侈的物品”。尽管活动的主题并不新颖,但是因为形式和创意新鲜,所以记者前去报道,未必不能写出一条有可看性的好新闻。    同是一个节日,今年的报道怎样与去年的报道自然地衔接,同时又能写出新意来,并且为明年乃至今后的报道进行铺垫,这是媒体记者专业主义的理想境界。从采编实务的层面,完全可以通过挖掘新内涵,创造新载体,对常规

6、的主题节日的意义进行“再生产”,增强报道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值得关注的是很多国际性的纪念日,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题。这就成为新闻报道很好的切入点,针对不同的主旨侧重采访某一领域,又具有很好的延续性。    笔者查阅了中国青年报2000年以来有关“世界水日”报道,在累计刊出的16篇稿件中,本报记者自采稿12篇,分别是2001年2篇、2005年4篇、2006年1篇、2007年4篇、2008年1篇。这些报道形式多样,不仅有“世界水日”的活动消息,更有相当数量的深度报道。2001年的“世界水日”,记者采写了对全球最大水务公司负责人的访谈,

7、探讨了水环境及水务产业的未来,题为《我们的理想:拧开龙头就能喝》,这在当时也是十分具有前瞻性的。而到2005年,采访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的访谈在“世界水日”这一天刊发,记者从一般层面水环境的话题,转入水务行政管理体制变革的话题,这篇《水务变革困局》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还是在这一年的“世界水日”,中国青年报还曝光了圆明园整治工程在水系结构改造中的问题,很快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此后几年,中国青年报在“世界水日”一直有延续报道,尽管力度有所波动,但始终成为报社关注的领域。时至2007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应对水短缺

8、”,记者采访了当天在中国出席某次活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主席盖格教授,请他谈谈对中国城市节水的看法。记者披露了盖格提出的一个对城市建设者很有启发的建议——“城市绿化带应比马路低”——这样雨水就可以透过人行道的缝隙和绿地渗入地下,有效利用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联系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