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绪论》PPT课件

《医学心理学绪论》PPT课件

ID:38699037

大小:214.5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6-17

上传者:U-145848
《医学心理学绪论》PPT课件_第1页
《医学心理学绪论》PPT课件_第2页
《医学心理学绪论》PPT课件_第3页
《医学心理学绪论》PPT课件_第4页
《医学心理学绪论》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心理学绪论》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医学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一、概述二、医学心理学的发展简史三、医学心理学与医学模式转变四、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医学心理学概述一、什么是心理学二、什么是医学心理学三、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四、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五、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六、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和相关学科 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和个性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想象、心理过程思维、注意等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个性信念、理想、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一、什么是心理学 二、什么是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medicalpsychology)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研究心理行为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是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所起作用的规律。 理解:心理行为变量——即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疾病——是与健康相反的状态。健康和疾病是一个连续链的两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促使转化的条件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可概括为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三大类。研究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作用的学科就是医学心理学。二、什么是医学心理学 三、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研究心理因素在各类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致病因素直接或首先作用与大脑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大脑以外的躯体各系统器官致病因素大都是物理化学因素直接作用于躯体各部分器官 三、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研究心理因素特别是情绪因素对身体各器官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3、研究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疾病发生和康复中的作用4、研究如何通过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和认知思维来调控自身的生理机能 四、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2、研究心身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3、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康复以及健康保持过程中的作用规律4、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变化及干预方法5、研究如何将心理行为科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医学其他各方面 五、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医学心理学是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既是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临床应用学科。 六、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和相关学科神经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生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健康和健康心理学康复心理学和缺陷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护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psychology)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主要内容包括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本能、动机、情绪、睡眠、学习和记忆等心理和行为活动的生理机制等。心理生理学心理生理学(psychologicalphysiology)研究心理或行为如何与生理学的变化相互作用。六、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和相关学科 第二节医学心理学的发展简史冯特(WilhelmWundt,一八三二~一九二0)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现代实验心理学的著名创始人之一。1879年,以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心理学正式诞生为一门独立学科。因此它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 1、医学心理学思想源远流长:医学与哲学著作中,有2300多年的历史2、"医学心理学"术语的提出:最早使用医学心理学命名其著作的是1852年德国哥顿挺大学哲学教授洛采(B·H·Lotze)。3、心理学一直从属于哲学,直到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W.Wundt)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实验室,才使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于世4、医学心理学的诞生:1896年临床心理学家L.Witmer(美),开设门诊(1896),创办期刊,提出“临床心理学”术语(1907),开设课程,出版杂志,成立临床心理学会(1917),出版教科书(1936,Louttit)——被后人尊称为美国的“临床心理学之父”一、国外医学心理学的发展简况 一、国外医学心理学的发展简况5、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J.M.Cattel)首先提出心理测验的概念,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热点转向了心理测验。1908年在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协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后 临床心理学家的培训计划(1)美国退役军人管理局牵头的培训计划(2)美国心理学会(APA)确定临床心理学家"科学家-----实践家”模式(3)临床心理学博士点在世1970年有81个,1990年发展到161个,临床心理学工作者涉足于综合医院、精神病院、医学院、心理保健诊所、大学和私人诊所等一、国外医学心理学的发展简况 6、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S.Freud)创立的心理动力学派7、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1913年创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认为:人的一些病态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所以变态行为和心身疾病等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得到矫正。8、1950年后人本主义在理论上与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并列,构成了西方现代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一、国外医学心理学的发展简况 二、国内医学心理学的发展简况1931年成立“中国测验学会”1936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60年代以后,整个心理学遭到严重催残,70年代末,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工作才得以恢复1979年11月成立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同年卫生部提出开设医学心理学课程要求,北京医学院医学心理学教研室和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等多次举办医学心理学师资培训班和心理测验培训班,全国性及地方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或专业小组相继成立,并开展了大量学术活动,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编写出版《医学心理学》教材数十种,医学心理研究论文成为心理学刊物的重要内容。我国的医学心理学已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二、国内医学心理学的发展简况1985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1990年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学会成立1993年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学会成立80年代后期,卫生部将医学心理学纳入必修课从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已经把医学心理学作为16门考试的科目之一 第三节医学心理学与医学模式的转变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模式(medicalmodel)是人们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的哲学观点,也称医学观。包括:健康观、疾病观、诊断观、治疗观等 生物医学模式 (biologicalmedicalmodel)心身观:二元论健康观:生理功能良好疾病观:微生物入侵(细菌、病毒)、外伤造成有机体的组织破坏,任何疾病都可以在组织、细胞或生物大分子上找到生物病因治疗观:运用药物、手术等生物疗法,消灭入侵的微生物,机体组织修复即可恢复健康。特点:单一病因——单一方法方法机械化、绝对化,心身分离、人与环境分离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biopsychosocialmedicalmodel)心身观:心身统一、相互影响健康观: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完善疾病观:社会、心理、生物因素都影响人的健康和疾病治疗观:从社会、心理、生物三轴系统全面对疾病进行诊断、预防、治疗和护理 医学模式经历了如下的演化: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spiritualismmedicalmodel)→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natural-philosohicalmedicalmodel)→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model)→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medicalmodel)。当今医学模式正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二、什么是自然哲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以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来解释和防治疾病为特征的医学。特点:1.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2.摆脱迷信和巫术,以朴素的唯物论、整体观和心身一元论为指导3.强调人的心身统一,注重自然环境与疾病的关系。我国的《黄帝内经》和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的医学思想体系就是这一模式的代表。 三、生物医学模式1、概念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model)是以生物科学为基础的医学观。这一模式主要从生物学的角度研究医学,也就是从解剖、生理、生化、病理等方面去探究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由于其重视疾病的生物学因素,并用生物学理论来诊断、治疗、预防疾病以及制定健康保健制度,故被称为生物医学模式。 2、生物医学模式基本特征把人看作单纯的生物或是一种生物机器。即只注重人的生物学指标的测量,忽视病人的心理、行为和社会性,它认为任何疾病(包括精神病)都能用生物机制的紊乱来解释,都可以在器官、组织和生物大分子上找到形态、结构和生物指标的特定变化。三、生物医学模式 3、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从实践上看,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相比之下,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却在不断上升。研究表明,这些疾病并非由特异性因素引起,这些疾病都包含有心理紧张、社会压力、环境污染等心理、社会因素在内;吸毒、酗酒、自杀、神经症、行为异常等更直接地源于心理、社会因素。疾病谱的变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大量增加,生物医学模式既无法正确解释这些疾病的原因,更无法找到有效的治疗措施。生物医学模式的根本缺陷就在于只研究人的生物属性而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三、生物医学模式 四、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由来:1977年美国精神病学家和内科学教授恩格尔(G.L.Engel)提出2.为什么要转变医学模式(1)将人等同于生物,忽视了心理与社会属性(2)把人看成机器,忽视了整体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3)医生喜欢“病”而不是“人”,喜欢疾病而不是健康(4)“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5)心理障碍与心身疾病上升 四、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概念:为了克服生物医学模式所固有的弊端,必须建立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medicalmodel)是以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为基础的医学观。这一模式认为医学服务的对象不是疾病而是病人,人是生物机体与社会实体相统一的存在物,是物质运动与精神活动相结合的统一体,要求把人放在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之中,从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角度综合地考察人类的健康和疾病,并采取综合措施以实现防病、治病、增进健康的目的。 四、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需要指出的是,新的医学模式不是否定生物因素的重要性,而是对单纯研究生物因素这一不合理框架的修正,增加了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指建立在系统论和整体观之上的医学模式 四、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出现的动因及时代特征疾病谱顺位的变化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增强人们对健康水平要求的提高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心身舒适要求的提高总之,医学模式的转变涉及整个医学体系,必须使全体医学工作者包括各级领导都具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思想和技能。医学心理学课程的全面开设,是实现这一目标必不可少的手段。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从上图中可以归纳出新的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有以下几方面重要认识。社会/国家文化/亚文化社团家庭两人宇宙地球气候水、空气动、植物行为感受认知个性/经验分子细胞器官系统/神经社会环境心理自然环境生理环境人四、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通过神经系统保持全身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活动的统一(图绪-1下部)。因而任何在健康和疾病上只重视被分解了的各个器官或系统,忽视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或者只将各个器官、系统割裂开来看待,忽视它们之间的整体联系,都被看成是医学指导思想上的失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整体论;而生物医学模式是分析还原论,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在哲学上犯了整体=部分之和的错误,正确的哲学观点应是整体>部分之和。)四、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是互相联系的(图绪-1中间部)。心理行为活动通过心身中介机制影响生理功能的完整,同样生理活动也影响个体的心理功能,因此在研究健康和疾病问题时,应同时注意心身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心身统一论;而生物医学模式是心身二元论。)四、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图绪-1中上部)。社会环境因素例如文化背景、职业、家庭、人际关系,以及自然环境因素例如气候、污染、瘟疫都对人的心、身健康产生影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系统论,要求把人放在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之中进行考察;而生物医学模式是孤立论。)四、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的功能活动中有能动的作用(图绪-1全图)。人作为一个整体要对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个体的内环境随时作出适应性调整,以保持健康水平。在这种调整适应过程中,人不能总是被动的,而是可以通过认识和行为操作作出一些主动的适应性努力。例如人对社会环境因素包括人际冲突等的认识和评价,可以改变这些因素对个体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又如,人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包括回避、改造自然环境而改变自然因素对自身的影响;再如,人也可以通过包括松弛训练、行为矫正等而改变体内的心理生理过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能动论;而生物医学模式是被动论。)上述关于健康和疾病的四方面认识,也就是医学心理学关于健康和疾病的理论观点四、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心理学这门新学科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人们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也逐渐提高。1979年,卫生部要求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开设医学心理学课;1987年,卫生部把医学心理学规定为必修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于1999年5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律规定:“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的。”在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学心理学被列为必考课程之一。五、医学心理学的发展 六、整体医学模式 (holisticmedicalmodel)WHO1990年“生活方式病”----整体医学模式人的生物性、心理性、社会性是一体的、相互影响的、不可分割。健康即整体素质健康,疾病是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生活方式病”主要与行为卫生和生活方式有关)医生要对病人进行整体诊断、治疗、护理,并提高病人整体素质健康,预防现代病。 第四节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个案法(casestudy)观察法(observationmethod)调查法(surveymethod)实验法(experimentalmethod)心理测验法(psychologicaltest) 第四节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个案法(casestudy):是对个人或由个人组成的团体为研究对象而进行追踪研究的方法。2、观察法(observationmethod):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个体或团体的心理及行为活动,从而分析判断其心理品质的研究方法。 四、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调查法(surveymethod):是以众所了解或关心的心理问题为范围,预先拟成问题让受试者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常用方法。可分两种: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questionnairesurveyandinterviewsurvey) 四、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4、实验法(experimentalmethod):在实验控制的情境之下,进行研究的方法,不但探求问题“是什么”而且更探究“为什么”等,是公认的最严谨的方法。5、心理测验法(psychologicaltest):是在标准情景下,取出个人行为样本来进行分析和描述的一种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