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文本的创造性使用

教材文本的创造性使用

ID:38699146

大小:1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7

教材文本的创造性使用_第1页
教材文本的创造性使用_第2页
教材文本的创造性使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材文本的创造性使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问题与策略教材文本的创造性使用文章作者:王新伟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20095A 2009-7-1316:01:16一、能对不同文本的性质功能进行界定,实行差异化处理其实任何一篇教材选文在教学价值的开发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文本本身性质功能的约束。课程专家王荣生教授在这方面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野。他认为,语文教材的“选文”按它们在教材中的地位、性质、功能和功能发挥方式的不同分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类型。其中“定篇”“例文”“样本”选文都是学生在语文学科里的“学件”。在“定篇”,学习经典的丰厚内涵;在“例文”,学习其生动显现的关于诗文和诗文读写的知识;在“样本”,学习

2、其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读写“方法”。就“文”来说,或者将其看成是内容与形式的紧密结合体,或者更多地关心其“形式”的方面。而“用件”关心的主要是其“内容”的方面,也就是课文“说了什么”;对“怎样说”,则只关心其逻辑的合理与否,即说得对不对,说得通不通,诸如一些语文知识文(如《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引起议题文(《讲讲实事求是》)、提供资料文(如研究性学习提供的材料)等等。依照这一理念,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文本的实际,实行不同的文本处理和教学设计策略,以最大化地发挥其教学的价值。这其中尤以对“用件”型教材文本的界定准确与否至为重要,因为它将直接考量你的课堂教学能否彰显我们语文学科的课程价值。就拿人

3、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一文来说,考虑到文本实际,我们可以以“用件”型选文的定位来设计教学。在教学角度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取向上,不从教材单元的文章学角度上去演绎,毕竟把它看成论文,论点、论据、论证说开去,结构、思路、写法、语言不放过的做法远非教学本文的最佳选择。不如以之为“中介”,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努力引导学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去帮助学生打开审美心扉,为实现新课标提出的“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这一教学目的作一些尝试。在教学方式的定位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上,考虑到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和深奥性,因地取材,可以开发一些语文教学的地方课程资源(如婺剧

4、、校园雕塑等艺术鉴赏),尽量避免文本理论讲座式的单一灌输,努力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这样既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课堂在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上要注意以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为本,尤其要在“典型”和“适度”上做好平衡。二、能视具体教学目标的设置定位,实行个性化处理1.变全景呈现为分散逐现的选点或片段式教学。这种方法常见于篇幅较长的文本教学中。围绕目标,立足学生的现实水平,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大胆裁截,删繁就简,将课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的“内核”,引导学生潜心体会,深入研读,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创新点、发展点。

5、例如在教学戏剧《雷雨》时教师大胆地在文本中截选“洋火”“汗涔涔”“你们”“半晌”“支票”五个片段的戏剧语言进行品味,达成“由语言走入文本,由语言走入人心”的特定目标。又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听听那冷雨》一文时,以“品悟‘方块字圆桌上滑冰的奇才’余光中先生的诗化散文语言的魅力”为教学目标,删繁就简,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大胆截取一个“点”(标题“听听那冷雨”)和两个“片段”(文本第9、10自然段)来精心设计教学。余光中先生在文章短短的第9段文字中密集了“霏霏”“黏黏”“沸沸”“重重”“哗哗”“滂滂沛沛”“忐忐忑忑忐忑忑”“腾腾”“斜斜”等十多个叠词,极具诗人气质地把“冷雨”意象的形、声、质呈现入微的

6、同时亦写尽了雨水的缠绵,于无痕中把言语形式上的音乐感和情感上的心理暗示巧妙地融为一体。而本文的第10段则又是余先生诗化语言艺术的一个典型。“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类似这样的一种借诗歌的言语形式,以句子形式的绵延不绝来含蓄表现雨水的连绵不断,表达对故土的思念的连绵不断之情的长句在文中多处出现。阅读者最初难免困惑质疑,然而细细品味就会发现这恰恰是余先生匠心所在,令人拍案叫绝。此外,在我们现行的教材中,一些文本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跟原作已有出入。有的已被删裁(如

7、人教版第二册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粤教版必修二、语文版必修一、苏教版必修五、山东版必修一的《项脊轩志》等),有的已作改动(如苏教版必修一的《想北平》、必修二的《听听那冷雨》,人教课标版必修3的《十八岁出门远行》等)。真正有创新文本意识的语文教师还可以大胆地对这些文本中被删改的部分进行增补还原,有意识地把它们当作特定的“点”展开“原生态”读解。2.变墨守成规为批判创新的多角度、分层次解读教学。语文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