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文本生命点激活语文课堂

寻找文本生命点激活语文课堂

ID:38700485

大小:2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7

寻找文本生命点激活语文课堂_第1页
寻找文本生命点激活语文课堂_第2页
寻找文本生命点激活语文课堂_第3页
资源描述:

《寻找文本生命点激活语文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寻找文本生命点激活语文课堂所谓生命,是指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语文文本虽不是生物体,但却具有充满生活活力的细胞:充满灵性的文字,撼人心灵的情感,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千姿百态的人物景观……这一切,无不让文本充盈着生命的活力与灵气。新课标倡导语文课堂进行三者对话,而文本更是师生对话的核心,是语文课堂焕发生命力的源泉,那么如何才能彰显出文本它本应该拥有的生命力呢?激活语文课堂的生命点又在哪里呢?基于这样的思考,本人关注了以下几点:一、把握情感点挥洒课堂色彩文本其富有内涵的文字,抒写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语文

2、课堂也因富有情感而活跃着生命的灵气。但每篇文章的情感基调又各有不同,也正因为这一个因素,语文课堂更显得丰富多彩,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如《唯一的听众》,老人如诗般的语言,平静的眼神就如涓涓细流,浸润着“我”的心灵,也浸润着学生的心灵,让人心头为之一震。我想,如果课堂上我们老师的语言也如涓涓细流般平静而动人,在这样的情感基调中,整堂课一定能给人涓涓细流汇入大海,水到渠成的感觉。又如《秋思》,那种“意万重”、“说不尽”、“又开封”的思乡愁绪跃然纸上,诗情流淌在诗句中,因此,课堂上师生应该在这样的“诗情”中入境,

3、才能更切身的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教学时只有深入文本,把握这样的情感点,拿捏有度,不至于过激,也不至于过沉,课堂才能焕发其真实自然的色彩。是的,真实自然!这难道不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语文课堂声明的本质吗?二、找准切入点把握课堂脉搏所谓切入点,是指文中的重点词,关键句段,它可以是文本之“眼”,也可以是文中的一个场面,一个细节,可以是表达中心的句段,也可以是描写的精彩文笔,含义深邃之处,情感丰盈之句,有时甚至是一个小小的标点。如《桥》,在水凶、桥险、人慌的背景下,老汉却“像一座山”般用声明诊释了一个催人泪下的

4、动人故事。教学时,如果以“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为切入点,引领学生透过老汉的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入情入境地、,层层深入地让“像一座山”般的伟大形象逐渐在学生的脑海中丰满起来。在抽丝剥茧的过程中,挖掘文本的深度。文本语言的魅力,人物形象的魅力,也在这一切入点的牵引下得以彰显,从而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又如特级教师王裕舟在教《鱼游到了纸上》时,紧紧抓住了一个“游”字为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质疑,找带“游”的句子,然后以这为突破口,引领学生深入地走进文本,细细品悟文本中的两个

5、特写镜头―“青年静静地画画”和“青年静静地看鱼”的句子,从而生发出意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母题―“静”,让学生静静体会。整个设计给人以“游刃有‘鱼’的感觉”。可见,找准切入点,就能把握教材的关键,削尽多余的枝蔓,阅读教学就可以长驱直入,深入文本的声明内核,让课堂脉搏跳跃出生命的节奏。三、精选训练点焕发课堂活力。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不仅应重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时应赋予它丰富的人文内涵。也就是说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既要能体现人文性,也要能体现工具性,语文课堂才能显得生机盎然。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当

6、中“父亲连续挖了38个小时”这一句就是一个很好的训练点,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一重点句的时候,有老师设计了“补”的训练:当父亲挖到第8小时时,父亲心里是怎样想的?挖到12个小时时,父亲又是怎样想的?如果38小时父亲都找不到阿曼达,父亲又会怎样做呢?通过这样的“补”,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又能让学生挖掘文本的深度。在这一训练过程中,文章中父亲“了不起”的形象也凸现在学生的面前,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例如《老人与海鸥》,有老师选择了“老人亲昵地呼唤海鸥”这一训练点,老师先引导学生通过听老师“抑扬顿挫”地呼唤海鸥的名

7、字,再让学生自己凭感觉“抑扬顿挫”地呼唤海鸥的名字,用这样“读”的方法,既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了“抑扬顿挫”的意思,也能让学生在品位的过程中,被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呼唤所打动。这样的训练既体现了有效的语言文字学习,又渗透了人文精神的无声浸润,体现出训练的整合性。四、秒用延伸点延续课堂生命有声明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可以延续的,是可以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的。如《秋思》,在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感悟了诗情后,在结课部分,有一位老师创设了“书去魂亦去”的情境,“此时,我们也许会看到这样一个画面:信寄出去了,诗人张籍再次孤独

8、地伫立在瑟瑟的秋风中,久久地望着行人远去的方向,望着,望着……他可能在想些什么呢?……乡愁是说不完,道不尽的……下课!''这一过程,学生沉浸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这一情境再次激活了学生的形象,使诗人那份浓浓的乡愁在学生想象的画面不断延伸,给人以课虽然结束了,但乡愁却挥之不去的感觉。再如《伯牙绝弦》一课,在引导学生深刻感悟了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深情后,结课时,有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疑问:同学们,如果你是伯牙,你会用断琴绝弦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去表达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