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课件:第2专题第4课送考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课件:第2专题第4课送考

ID:38700545

大小:950.0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6-17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课件:第2专题第4课送考_第1页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课件:第2专题第4课送考_第2页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课件:第2专题第4课送考_第3页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课件:第2专题第4课送考_第4页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课件:第2专题第4课送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课件:第2专题第4课送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专题第4课识记知识必备理解文本研读探究片段赏析应用体验之旅整体感知重点揣摩写法借鉴叙事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要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所以,阅读叙事性散文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①理清线索。叙事性散文的情节虽不完整,但很有条理。阅读时,我们不妨首先把握住作文的行文思路,看看作者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怎样叙述的。②巧借联想。充分展开联想是散文叙事抒情的重要表现手法,为此,我们阅读叙事散文最重要的是抓住联想的结合点,形与神的结合点,更好地体味散文的感情,领悟散文的意境美。本专题六篇散文写了六个不同层次的人物形象。《送考》作者通过四个场景的描写,从孩

2、子们的表现中可以看出考试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让他们失去了这个年龄该有的童真;孩子们被残酷的考试摧残得已经失去了许多童年该有的欢笑和纯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也深深地埋下了考得一个好学校就是今后有好的生活的开始的观念;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而作者对此虽有不满,但也只能无奈地付之一笑。《看社戏》本文通过对一次看社戏的经历的记叙,表达了对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的无奈,发出“生途的坎坷,世事的艰酸”的感慨,说明最具有生命力的艺术来源于大众,那是“原始的”,也是“最本质最不朽的”艺术。《铃兰花》本文以铃兰花为线索,记叙了小时候的几件事,表现了父母教育孩子的良苦用心。《北京的春节

3、》本文通过对老北京春节的怀念,体现了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其中透露着作者的淡淡叹惜之情。《鞋的故事》本文以鞋为叙事线索,通过侧面描写、外貌描写以及语言描写,表现了小书绫勤劳质朴、聪明能干的个性,表达了对广大农村妇女淳朴美丽的赞美之情,以及对新生活的赞颂。《怀念红狐》读完本文,我们不禁感动于红狐那伟大的母性,感动于朴质的乡民那伟大的人性,进而思考人与动物应如何和谐相处的生命话题。一、字音辨读1.不胜欣羡()2.吐露()3.侥幸()4.门槛()5.霹雳()6.咿呀学语()xiànjiǎopīlìlùkǎnyī侥晓挠饶吵抄妙秒.......踱渡镀度懒獭籁癞吐露

4、袒露墙角墙脚四、熟语释义1.抱佛脚:谚语,“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原来比喻平时没有联系,临时慌忙恳求。后来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2.老羞成怒:因羞愧到了极点而发怒。3.沸反盈天: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4.不胜欣羡:十分羡慕。5.心灰意懒:灰心丧气,意志消沉。也说心灰意冷。6.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7.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一、走近作者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桐乡人。1914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1919年

5、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辉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1924年,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其后,他的画在《文学周报》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1924年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

6、副会长等职。二、相关背景《送考》中作者通过四个场景的描写,从孩子们的表现中可以看出考试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让他们失去了这个年龄该有的童真;孩子们被残酷的考试摧残得已经失去了许多童年该有的欢笑和纯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也深深地埋下了考得一个好学校就是今后有好的生活的开始的观念;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而作者对此虽有不满,但也只能无奈地付之一笑。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西湖招贤寺。三、主旨把握文章记述了作者本人送一群小学生到杭州考初中的经历,展示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生活,以及纯真、丰富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关爱、对儿童世界的向往之情,也流露出了对当时考试制度的反

7、感。四、结构图示1.文章一共出现了几个场景?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的内容。明确:文中一共出现了四个场景,分别是:(1)村民与自然奋斗,学生们只顾埋头读书;(2)考试之前气氛紧张;(3)等候消息焦虑不安,放榜如同晴天霹雳!(4)连夜启程来杭入学。2.出现的人物最多的是第一个场景,出现的人物是“我”、村民和一群学生。村民和学生所关心的事有什么不同?“我”是如何看这一现象的呢?明确:村民:“运河两岸,水车同体操队伍一般排列着,咿呀之声不绝于耳。村中农夫全体出席踏水……有的车上,连妇人、老太婆和十二三岁的孩子也都出席。这不是平常的灌溉,这是人与自然奋斗!”——村民关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