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

ID:39052427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4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_第1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_第2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_第3页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设计者:柏乡县第二中学郝艳改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2.内容解析二、目标和目标解析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运算的延续,是在小学加法运算的基础上,增加了负数,但初一年级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能力还不够强,学生可能会用小学的思维定势去认知、理解有理数的加法.采用生活中的事例,利用探究合作的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去探索发现,利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从而获取知识。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并能正确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二、过程与方法

2、经历运用数学符号来描述现实世界过程建立初步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有效的解决问题。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在合作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验学习的成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运用有理数法则难点:理解法则,尤其异号两数相加2.教学目标解析1、让学生感受到在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可能超出正数的范围,体会学习有理数加法的必要性,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2、让学生感受“数学模型”的思想.3、学会与

3、同伴交流,并在交流中获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也许学生说得不够严谨,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足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运算先确定是哪种类型的加法再定符号,最后算绝对位.(2)教教师板演的例通要完整体现过程,并要求学生在刚开始学的时候要把中间的过程写完整.(3)体现化归思想.(4)这里增加了两道题目,要是让学生能较为熟练地运用法则进行计算.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引导学生回忆有理数的分类,得到本节课需要的分类情况2、提问有理数相加会出现的哪几种情况,从而导

4、入新课二、分析问题,探索新知小明做了两笔买卖,其每次的盈利与亏损情况分别如下:(请你仿照第一个的形式完成以下各式)。第一次第二次1、盈利8元,盈利4元(+8)+(+4)=+122、亏损3元亏损7元3、亏损5元亏损2元4、盈利3元亏损6元5、盈利10元亏损5元6、盈利6元亏损6元7、亏损5元盈利9元8、盈利0元盈利3元9、盈利0元亏损5元三、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引导学生形成统一结论.2、提问本节课主要研究什么样两数相加,说明问题最后出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且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

5、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四、练习反馈,巩固新知1、(-5)+(-2)=2、4+(-8)=3、0+(-6)=4、(-13)+(+11)=5、(+3.5)+(-3.5)=6、13+(-2)=7、(+8)+4=五、例题学习例1、计算(说明理由)(1)(-3)+(-9)(2)(-4.7)+3.9让学生完成例1(由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归纳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六、变式训练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符号,使下列式子成立:(1)(__5)+(___5)=0(2)(__7)+(-5)=-12(3)(-10)

6、+(__11)=+1 (4)(__2.5)+(__2.5)=-5(5)(+5)+(__)=+10 (6)(+2.5)+(__7.5)=-5七、尝试应用,拓展新知数扩展到有理数后,下面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如果认为结论不成立,请举例说明):(1)若两个数的和是0,则这两个数都是0.(2)任意的两个数相加,和不小于任何一个加数.八、学以致用说出一个可用有理数加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要求用算式75+(-80)解决,并说明结果的实际意义.你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解出该算式吗?九、归纳小结1、理数的加法法则2、为相反数的两数之和为0。和为0的两数互为相反数。3、在解决问题时

7、可以用观察,猜想的方法去得到,然后加以验证。十、布置作业课本P24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