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ID:39069480

大小:2.75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6-2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_第1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_第2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_第3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_第4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_第5页
资源描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他被誉为“诗圣”。作者简介1.自由诵读:要求读准字音,关注重点词语的读法和写法。行云流水掠诗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qǐ

2、ng)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sāng)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再读课文,读出古诗文的韵味。本诗以七言为主可采用“四/三”式停顿,长句子要特别注意。如: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长句: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行云流水掠诗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3、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察物辨景解文意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本诗,并结合课下注释,将这首叙事诗口头改写成故事讲给同学听,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提示:八月,秋已深了,狂风怒吼,把我草屋上的茅草都卷走了......4.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首诗描述了几幅画面?请你用最生动的文

4、字来描述,并将其凝炼成四字小标题。事例:①秋风卷茅、秋风破屋.....心有灵犀说情感②群童抱茅③雨夜难眠④祈求广厦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怀有“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却因奸臣李林甫当道,屡试不第,756年才得一小官,“安史之乱”时被俘,757年逃出虎口,投奔肃宗,任左拾遗。759年,关内大饥,遂弃官西行至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盖一间茅屋栖身。雨夜听心明主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亲戚朋友帮助维持生活。这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边找到一块荒地,盖起了一间茅屋,

5、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雨夜听心明主题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激情诵读知音趣一段:咬准字音,节奏稍快,表现狂风袭人的紧张气氛。二段:有缓有急,表现出诗人气氛和无可奈何的心情。三段:读出层次,层层深入的表现出诗人的暗淡心情和沉重忧虑。四段:读出节奏和气势,读出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读诗,就是读作者的人,读作者的心。读作者的思想,读作者的人格。同学们,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一千多年前,站在诗人杜甫的面前。你想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说些什么?一份油然而生的敬意;一份发自内心的关怀;一片穿越时

6、空的祝福与告慰......千古绝“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