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回应模式

冲击回应模式

ID:39083098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4

冲击回应模式_第1页
冲击回应模式_第2页
冲击回应模式_第3页
资源描述:

《冲击回应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费正清与“冲击—回应”模式费正清是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的开拓者,他早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曾受过英国著名汉学家马士(HoseaB.Morse)的指导,同他进行过深入交谈,③马士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TheInternationalRelationsoftheChineseEmpire)是根据大量英国档案和中国海关史料撰写而成,对费正清决定研究海关档案作为他的博士论文,开始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有很大影响,为他一生从事中国学研究奠定基础。费正清来中国后又受美国汉学家拉铁摩尔(OwenLattimo

2、re)和中国历史学家蒋廷黻的影响,拉铁摩尔地缘政治研究的许多新观点“恰好可以和费正清关于“东南沿海的贸易与外交研究”计划互相补充”④。费正清在中国期间,在蒋廷黻指导下,致力于《筹办夷务始末》研究,以中国档案与英国档案互相堪对,蒋的外交史研究方法在观念上对费正清有重要启发,他在多年从事中国学研究中注重从外部逐渐进入中国史的内层,这对他用“冲击—回应”模式来解释中国近代史进程,无疑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费正清的著作很多,其中《美国与中国》(TheUnitedStatesandChina)、《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

3、:条约港口的开放》(费正清博士论文)(TradeandDiplomacyontheChinaCoast:TheOpeningoftheTreatyPorts)、《中国对西方的反应》(China’sReponsetotheWest-ADocumentarySurvey,1839-1923),建立了近代中国研究的基本框架和模式。其中“冲击—回应”模式作为一个架构的核心,贯穿他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始终。无论是《美国与中国》,还是他与邓嗣禹合著的《中国对西方的反应》,对“冲击—回应”模式都作了极为深刻的论述。在阐述

4、西方侵略对传统中国社会产生灾难性的影响时,费正清认为,这种影响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一系列复杂的历史进程,而且“经过三代人的更替,旧秩序已经改变模样。”⑤费正清强调,西方的挑战对中国是一种刺激,为中国提供一种进步的机遇。他在《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中一开始就提出中国文化“既有传统的遗产,又受西方的影响,他们相互交织在一起”。⑥认为这种以“西方为中心”的“外向型”模式在美国现代中国学界一直占有统治地位,成为一种学术规范。⑦费正清把中国近代史看作是中国从传统向现代化缓慢迈进的过程,这种近代化过程,就是中国对

5、西方的冲击回应过程.“冲击—回应”模式包含着这样一个假设:即中国的文化一旦形成传统,就具有巨大的稳定性,即使有发展,也不过是内部稍作调整,除非外来作用,否则中国难以跳出传统的窠臼。这种观点,费正清在他的《美国与中国》一书中也有所反映。他认为,“传统中国不是不变的,也不是静态的或停滞的。正相反,它曾经有过不断的变化,并且变化多端。可是变化总是在一个明显的文化形式与规章制度形式的范围之内。这个无所不包的典型之所以能如此坚强持久,是因为在中国的地理范围内,中国规章制度——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曾经

6、在许多世纪发展了规模宏大的自给自足、平衡和稳定。”他运用物理学原理分析道,“就物理学的动量的意义而言,联系性已经形成了惰性,积重难返,但还没有达到一成不变的地步。”⑧费正清还从思想意识方面论述中国对西方入侵的反应,认为,“面对近代西方的侵略扩张,中国的士大夫阶层在认识外来文明的过程中采取行动来维护自己的文明和政治、社会制度。”⑨“冲击—回应”模式的核心问题是中国的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在费正清看来,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在长期以来成功地占据了意识形态上的正统地位,从而使中国社会保持极大的稳定。当近代大量西方人

7、来到中国沿海寻求贸易机会时,这个古老的中华帝国对外部世界表现出惊人的惰性,它闭关自守,排斥一切外来势力,费正清指出,“中国政府在外交方面的冥顽和愚钝,实可追溯到它久远的历史。对中国的朝贡制度的评价,费正清认为“最成功之处在于它与中华帝国的各种制度和社会生活融为一体,同时表明它的既稳定又脆弱,中国没有能力对西方的挑战作出有效的反应。”“冲击—回应”模式是一个以西方人价值观来认识东方的研究模式,它把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比作是一个动态的社会,而把中国说成是一个长期以来处于停滞状态的传统社会。中国缺乏自身发展的内在

8、动力,只有经过西方的冲击,才能有可能摆脱困境,取得进步。费正清对这一模式做了详细描述。指出,“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大一统国家,又有着最悠久的绵延不断历史,她在过去百年中遭受西方蹂躏就必然产生连续不断,汹涌彭湃的思想革命,对这场革命我们至今看不到尽头,在充满‘不平等条约’的整整一个世纪中,中国这一古代社会和当时居于统治地区的,不断扩张的西欧与美国社会接触日益频繁。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这种接触对古老的中国社会产生了灾难深重的影响。在社会活动的各个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