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登飞来峰_语文_初中_陈梅良_湘乡市名民实验中学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登飞来峰_语文_初中_陈梅良_湘乡市名民实验中学

ID:39086399

大小:2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4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登飞来峰_语文_初中_陈梅良_湘乡市名民实验中学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登飞来峰_语文_初中_陈梅良_湘乡市名民实验中学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登飞来峰_语文_初中_陈梅良_湘乡市名民实验中学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登飞来峰_语文_初中_陈梅良_湘乡市名民实验中学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登飞来峰_语文_初中_陈梅良_湘乡市名民实验中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登飞来峰_语文_初中_陈梅良_湘乡市名民实验中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课外古诗词背诵《登飞来峰》教学设计执教:湘乡市名民实验中学陈梅良【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读过的诗以写景抒情诗为主,对哲理诗有些陌生。如何读懂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关键是要发现诗歌中的比喻,再联系生活进行联想,从而领悟诗歌所蕴含的深邃哲理。八年级学生人生阅历较浅,读过的哲理诗也比较少,要准确领悟诗中哲理,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解读具体词语、诗句,适当补充资料,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教给学生鉴赏哲理诗的基本方法,力求一课一得,才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部分选古代诗词10首,哲理诗只有《登飞来峰》一首。在

2、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5课中有《题西林壁》《游山西村》两首哲理诗,但小学阶段只重粗通大意和背诵积累而不注重理解哲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中有《观书有感》《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也是哲理诗。哲理诗是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度关注与睿智思索的智慧结晶,诗人或寓理于景,或寓理于事,或融理于情,往往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寓于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之中,借新颖鲜明的艺术形象或启人深思的意境表达出来,目的是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登飞来峰》篇幅短小,1课时只学一篇是远远不够的。学习《登飞来峰》,可以将它与《观书有感》《过松源晨炊漆公店》《题西林壁》《游山西村》等诗进行群文阅读。以读一篇带一篇的方式,

3、为解读课文提供参照式串读。这样做,突破了从课文到课文的狭隘视野,不仅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而且使阅读活动因为有了对照读物的参与,而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思维,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提升语文的核心素养。古诗属于定篇,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读诗的方法与策略。学生已学过三首类似的诗,应该要学会总结读这一类诗的一般方法,实现“教是为了不要教”的理想境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诗歌大意,能正确朗读,能背诵与默写诗歌。2.理解“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中蕴含的深刻生活哲理。3.以群文阅读的方式,掌握从比喻和联想的角度把握诗歌哲理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

4、工具书和其他相关资料读懂诗歌大意,在诵读、比较阅读中提升鉴赏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退缩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理解“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中蕴含的深刻生活哲理,掌握从比喻和联想的角度把握诗歌哲理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中蕴含的深刻生活哲理,掌握从比喻和联想的角度把握诗歌哲理的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背诵最喜欢的一首古诗。学生背诵,教师引导说说喜欢的理由。学生齐读《题西林壁》《游山西村》。2.教师小结:有的古诗重在抒发情感,有的抒发报国志,有的抒发思乡情,有的抒发离别愁,

5、富有“情趣”;有的诗像《题西林壁》《游山西村》一样蕴含哲理富有“理趣”,《登飞来峰》就是一首哲理诗,一首富有理趣的诗。二、初读《登飞来峰》:1.读准字音、节奏,熟读成诵。课件显示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2.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和其他相关资料读懂诗歌大意。课件显示注意以下词语: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塔很高。闻说:听说。畏:害怕。遮:遮挡,遮住。自缘:只是因为。3.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大意,展开想象,可适当补充。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学生描述诗歌大意。示例:登飞来峰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应天塔,听

6、说鸡鸣时分站在塔上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线,只因为我站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啊。三、 悟诗情,探哲理:(一)品读前两句:1.诗人登飞来峰,立足点在哪里?如何来写塔之高?——“千寻”用夸张手法极言应天塔之高,鸡一鸣而见太阳,还是在渲染塔之高。2.比较两幅插图,哪一幅更符合《登飞来峰》的诗意?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谈看法。教师小结:右图更符合诗意。左图中的诗人是站立在山峰之上,而不是站在塔的最高层,与诗意不合;右图中的诗人是站在塔的顶层,居高临下远眺,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前两句写塔高是为后面写望远作铺垫。(二)品读后两句:2.知人论世:补充介绍王安石的政治抱

7、负站在最高层的王安石会想些什么?有必要先来了解王安石这个人。课件显示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当过宰相。在北宋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学生观看王安石变法视频。了解王安石的政治抱负。学生读:课件显示“天变不足畏”:原意是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回应当时有人用所谓“天生异象”的奇谈怪论来攻击新法;“祖宗不足法”:前人制定的法规制度若不适应当前的需要甚至阻碍社会进步,就要修改甚至废除,不能盲目继承效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