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ID:39094413

大小:317.5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6-24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北京四中顺义分校(原顺义十中)吴从兵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指导思想:《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并且把过程性目标确定为“经历”、“体验”和“探索”三个方面.要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2、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不

2、是在一片空白或完全相同的背景下进行的,他的已有知识经验、信念、个性、情感等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其中;学习不仅是个体的活动,而且也是在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实现地,是一种与他人互助合作的社会活动.所以,建构主义不仅强调在“学习共同体”中成员之间交流合作的重要性,还强调了学习的主动性、真实性、社会性、情境性和多元性.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也昭示了教育的生活意义.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以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引导学生在习得书本知识的同时,形成对待生活世界中各种

3、问题的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基于此,本节课教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投篮时篮球的运动轨迹、桥梁的拱形、喷泉的纵截面等图片以及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出发,让学生感知抛物线的重要应用.通过数学实验探索抛物线上点的几何特征,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探究抛物线的方程来理性解释方程的图像就是抛物线,从而完成了对新知从感知到认识与理解的探究过程,最终完善了对新知的认知结构.二、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A版数学选修2-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第3节《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抛物线的定义

4、,二是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教材由实例引入抛物线,并给出了抛物线的定义,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11教材接着推导出了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这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由于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方法不同,相应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也不同,共有四种.教材重点介绍了焦点在x轴正半轴上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它是学习抛物线的性质及其应用的基础.本节课的难点是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教材贯彻了研究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解析法,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教材处理上,本节课列举了一些与实际生活联系的素材,通过数学实验,创设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抛物线概念的引入从感性知识入手,借

5、助几何直观,运用逐步抽象的方法进行,比较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通过小组探究活动使学生总结出推导抛物线方程的最优建系方案.以问题“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为什么是抛物线?”为主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学生情况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顺义区第十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不够.当然学生已经有了学习椭圆、双曲线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概括、推理和探索的能力及研究方法.学生可将这些经验迁移到抛物线的学习中来.3.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对策在前期的学习中,椭圆、双曲线的定义讨论的是到两定点距

6、离之和与之差的问题,而抛物线讨论的是动点到定点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关系问题.学生在概括抛物线的定义时会受到椭圆、双曲线的定义同化的影响.为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本节课中可引导学生在电脑上动画试验,得出抛物线的定义.这样,学生在探索和实验中可体会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抛物线的理解.同时,通过教师创设的“问题连续体”的学习环境,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并通过相互合作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4.教学策略本节课整合了建构主义中的抛锚式教学理论与认知派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的“发现学习

7、”理论.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的、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如本节问题: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为什么是抛物线?),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通过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主动的探究性活动,引发教师——学生的相互交流,最终生成对知识的新的洞察和理解.5.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本节课采用的是“引导发现”、“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11在学生概括抛物线的定义时,采用的是“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归纳、抽象、

8、概括.在推导抛物线的方程时,采用的是“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及“观察-分析-综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在学生的交流中,使学生学会聆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