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无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ID:39096250

大小:1.35 MB

页数:78页

时间:2019-06-24

无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1页
无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2页
无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3页
无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4页
无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无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无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无锡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五月7目录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规划背景3第一节区域概况3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3第三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5第四节面临的挑战和机遇6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9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9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10第三节重点规划指标11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13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3第二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15第五章区域土地利用调控20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207目录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22第三节市(区)土地利用调控24第六章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28第一节耕地保护2

2、8第二节基本农田保护29第七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31第一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31第二节统筹城乡建设用地32第三节产业集聚集约用地34第八章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与建设36第一节严格保护关键生态用地36第二节环太湖地带土地利用37第三节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与管制措施38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41第一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41第二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空间引导42第三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43第十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46第一节土地整治重大工程467目录第二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47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50第一节经济措施50第二节行政手段51第三节公众参与52第四节科技支

3、撑53第十二章附则54附表55附图737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家、江苏省等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在《无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基础上,结合无锡市实际,制定《无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第二条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引领,正确处理发展

4、与保护、需要与可能、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强化土地利用空间管制,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为无锡市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第三条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7第一章总则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5、《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

5、9]51号);7、《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8、《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9、《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10、《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11、《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12、《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3、《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4、国家、省、市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第一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无锡市行政辖区,包括江阴市、宜兴市、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新区、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土地总面积4787.61平方公里。第二条规划期限规划基期年2005年,规划目

6、标年2020年。规划期限2006-2020年,其中规划近期2006-2010年,规划远期2011-2020年。7第二章规划背景第二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区域概况第一条区域概况无锡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腹地,位于东经119°31'~120°36',北纬31°07'~32°00'之间。东邻苏州,距上海128公里,西接常州,离南京183公里,南濒太湖与浙江省、安徽省交接,北临长江与泰州市隔江相望。区域内铁路、公路、水路、空港配套组成立体交通网络,是华东地区主要的交通枢纽。无锡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5.5℃;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为2000小时左右;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

7、;地形以平原为主,水网密布,开发历史悠久。无锡市是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之一,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吴文化的发祥地,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和乡镇企业的发祥地。2005年,全市常住人口557万人,城市化水平67%。地区生产总值2804.6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353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1.7﹕60.5﹕37.8。全市财政收入421.8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5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8004元。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