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ID:39099577

大小:15.4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4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木兰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九台市第三十一中学付长明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阅读,理解《木兰诗》中木兰的形象和意义。2、通过朗读、品味,鉴赏民歌互文、铺排、复沓等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教学重点:感受木兰的形象,揣摩木兰形象的意义。教学难点:民歌互文、铺排、复沓等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教学方法:比较阅读法、诵读法、语言品味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木兰诗》的字、词、句,串讲了诗句的大意。也许大家还有一个疑问,今天还有什么好学的呢?《木兰诗》一直以来是作为经典入选我们中学语文教材的。我想,一篇作品能够成为经典,必定能够穿越历史,经受得住各个时代

2、读者一遍又一遍的解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经典,看看它是不是还能打动21世纪的我们。二、比较阅读,感受木兰形象1、出示《木兰从军》,请同学们一起把《木兰从军》读一下,边读边思考, 从《木兰从军》字里行间,你读出了 怎样的木兰?或者说你从中感受到木兰是个什么样的人?2、  介绍比较阅读法。这是一首叙事诗,叙事就是叙述事情本身的进展或变迁,进展或变迁的过程就由一个个情节构成的。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木兰从军》和《木兰诗》,看看《木兰诗》比《木兰从军》多写了哪些情节?并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从这句诗句或这几句诗句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木兰。3、学生活动:思考ppt上的思考题。4、师生

3、交流,分析木兰形象出示: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板书:停机叹息 )明确:平民女子,亲切朴素。如果学生说勤劳善良,勤劳孝顺也予以肯定。(这里注意引导学生想象织布这一平凡生活的场景,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富家之女、官宦之女,她们会生活中会做什么?她们会忧愁什么?)出示: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板书:叹息缘由)明确:勇敢坚毅,果敢爽利,如果学生说深明大义、忠孝两全也予以肯定。1、  《木兰从军》写出了木兰接到军帖后的焦急的心情和她的心理活动,那么《木兰诗》又如何表现出木兰的焦急的心

4、情的?(1)“昨夜”写出了什么?“大点兵”写出了什么?“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写出了什么?(“昨夜”,征兵的文告连夜发到应征的人家,这说明军情十万火急,显然是敌人大举进犯。“大点兵”表明征兵面广量大。“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这显然是夸张,但说征兵催促之急,父亲在应征之列,册上有名,也是势不可挡了。这里不着一字焦急,但字字显焦急。从而体会诗歌含蓄的特点。)(2)哪几句诗写出了木兰思想斗争的结果?从中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木兰?(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从此”一词一个果断、爽然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2、  请同学们把你们对木兰的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朗读指导,“昨夜”到“卷卷

5、有爷名”要读得快一点,读出焦急的心情。“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要读出坚定、义无反顾的语气。)出示: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板书:征前备战)明确:朝气蓬勃,充满活力。1、有这样买马的吗?这样不是很折腾吗?我们把它改成“市场买行装”不是更简洁,更符合诗歌的特点吗?利用《采莲曲》点评、指导。这里是民歌惯用的铺排,利用铺排的手法来渲染气氛。2、那么在这样紧张忙碌又井然有序的备战活动中,我们感受到的木兰,她对出征的态度是什么样的?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木兰?(木兰对出征的态度不焦急、不害怕,也不倦怠。这样的叙述既不让我们觉得木兰非常高大,也不会让我们感觉到

6、她庸俗又怯弱,一个果敢、爽利、亲切而充满活力的木兰在我们面前生气蓬勃的活动着。)3、请同学们把你们对木兰的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朗读指导:要读得轻快,毫无沉滞之感。)出示: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板书:出征思亲)明确:思念亲人,女儿情怀1、这两部分,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出征女战士奔赴战场的飒爽英姿,它们分别是如何表现的?(《木兰从军》通过四个连续的动词,四个三字句,表现出行军速度之快。《木兰诗》利用“旦——暮——”句式,句式相同,变换地点,显示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

7、,大刀阔斧地表现出出征健儿的豪迈气概。)2、相比较而言,《木兰诗》还写了什么?(“不闻……但闻……”在写思亲。)3、此时的木兰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奔赴战场,渴望杀敌;另一方面孤独寂寞,思念亲人。她有勇敢的一面,也有女儿家柔弱的一面。请同学们用你们的朗读表达出木兰的这种心理。4、总结,《木兰诗》两个“旦……暮……”用五言句式,使我们看到了木兰的英姿飒爽,但作者却将这一统一的过程分别阻抑了一下,用七言写“不闻”,用九言写“但闻”,使原来的速度和节奏变得相对缓慢和柔和了,从而让我们从木兰外部的刚健中感受到了内部的柔情。正是这两种因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