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历史冲刺模拟试题

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历史冲刺模拟试题

ID:39104706

大小:91.5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24

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历史冲刺模拟试题_第1页
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历史冲刺模拟试题_第2页
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历史冲刺模拟试题_第3页
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历史冲刺模拟试题_第4页
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历史冲刺模拟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历史冲刺模拟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历史冲刺模拟试题24.先秦时期的文献《逸周书》中有“千里百县,县有四郡”的记载,《左传》也有“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这表明当时A.宗法等级制度的颠覆B.诸侯间争霸日趋激烈C.中央集权雏形的出现D.周王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25.下表为史籍关于汉代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糜然乡风。”《汉书儒林传》“汉昭帝举贤良文学,增博士弟子员满百人。”《汉书儒林传》“汉元帝好儒,能通一经者皆复(免除徭役)。”《汉书儒林传》A.汉代丞相儒学造诣高B.儒学得到重视C.皇帝有良好学问D.民众负担比较沉重

2、26.宋代农民不仅从事农业生产,且在农闲之余,还从事家庭手工业、商业,出现了“小农、小工、小商”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A.瓦解了社会中的自然经济B.说明政府对手工业和商业的重视C.推动了乡村市场开始兴起D.使小农经济独立性增强27.《大明律》规定,严禁功臣勋戚恃权势接受投献,用虚钱实契典买和侵占他人田宅;不许奸豪诱取良人及略卖良人为奴婢。这说明明代A.重视保护私有财产B.土地兼并现象突出C.注重社会秩序稳定D.推行重典治吏政策28.下表为1873-1885年中国输入洋纱数量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年份18731875187618831885数量(担)678339140311290822800

3、6387820A.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B.洋纱在中国市场居主导地位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国资本挤压D.中国对外贸易环境渐趋恶化29.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阐述新文化运动宗旨的文章,指出“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陈独秀强调科学与人权的主要目的是A.批判孔教思想B.传播西方文化C.批判君主专制D.提高国民觉悟30.中共于1927年夏与国民党分裂时几乎一无所有,到1930年前后,已经在南方数省交界地区创建了好几块农村根据地,发展了十几万红军。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革命的开展B.武装斗争的贯彻C.根据地发展壮大D.反“围剿”的胜利31.1954年,在全国188所高等院校中,

4、由省、直辖市、自治区代管的学校只有17所,仅占全国高等学校总数的9.5%。这是我国当时A.教育现代化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发展工业生产的需要D.落实教育均衡的需要32.学者顾准认为,雅典城邦是一个“轮番而治”的公民团体,“公民是轮流地统治或被统治”,"公民是自己的主人"。这反映出雅典城邦A.重视维护公民利益B.民主基础比较广泛C.政治权力的分散性D.公民参政的平等性33.1760年以前,英国中间阶层的人数大约占下院人数的八分之一,但到了18世纪末,他们的人数翻了一倍,约占下院人数的四分之一。中间阶层的部分成员可以购买爵位,渐渐接近贵族边缘。这一变化有助于A.代议制民主逐渐完善B.限

5、制国王的行政实权C.责任内阁制初步形成D.扩大贵族的政治影响34.1926-1927年,苏联从美、德采购了大量的机器设备,对大量工程人员进行培训。苏联的举措意在A.改善与美德的关系B.缓解国内经济危机C.为经济建设做准备D.巩固苏维埃政权35.据1995年出版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国际贸易纠纷案例汇编》统计,截至1993年,关贸总协定裁决的案件达230多起。这表明关贸总协定的成立A.规范了全球贸易秩序B.协调了成员国间矛盾C.减少了国际贸易壁垒D.完善了国际贸易法规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乡村改造在英国从19世纪后期就开始了。城市的样板示范促使农村起来追随一英国还建立了

6、专门的乡村保护协会。早期工业城市生活的不舒适性,让城市人向往乡村生活。始于19世纪下半叶的交通革命和通讯革命,对乡村改造起到了关键作用,城乡生活质量基本趋同。对乡村的管理也就随之变革,德、意等国则完全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随着工业化的进行,特别是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寻找新的经济生长点,从20世纪后期起,欧洲农村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普遍兴起了旅游业。——摘编自刘景华《乡村城镇化:欧洲的经历和经验》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中国国势日衰,乡村更加衰败。进入30年代,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整个中国农村出现空前未有的危机,一些有识之士掀起了乡村建设运动。著名实业家卢作孚在重

7、庆北碚进行了“乡村现代化”的实验。在此创办了中国西部科学院,修建了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兴建工厂,开办银行,开通邮电,创办学校,建立农场。先后开辟出北温泉、小三峡等游览区,使北碚的园林山水、历史文物得到很好的保护。卢作孚的北碚“乡村现代化”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整体上说乡村建设运动在当时的中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据《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期欧洲“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