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二单元相互作用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教师用书

2020届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二单元相互作用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教师用书

ID:39112162

大小:1.46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6-25

2020届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二单元相互作用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教师用书_第1页
2020届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二单元相互作用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教师用书_第2页
2020届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二单元相互作用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教师用书_第3页
2020届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二单元相互作用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教师用书_第4页
2020届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二单元相互作用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教师用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二单元相互作用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教师用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重力弹力摩擦力  相互作用是力学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物理学的基础,高考对本模块中知识点的考查频率较高,特别是对摩擦力、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考查频率高。能力的考查以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本章涉及“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形变”“弹力”“胡克定律”“矢量和标量”七个Ⅰ级考点,“力的合成和分解”“共点力的平衡”两个Ⅱ级考点。常见的三种力、物体的平衡、受力分析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热点。命题呈现以下特点:(1)对弹力和摩擦力大小、方向的考查;(2)受力分析及力的运算作为一种分析物理问题的工具,贯穿高考考查的大部

2、分内容和考题;(3)常考查力的合成与分解;(4)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如动态平衡、极值求解等考查也较多。预测2020年高考命题趋势:(1)考查力的产生条件、力的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断、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条件的应用、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弹力”“摩擦力”属于高考的热点和难点。“弹簧模型”可以在不同物理情景下综合考查,与其他知识结合来考查弹力大小的定性分析或定量计算及方向的判定。不论静摩擦力还是动摩擦力,每年都有所考查,要正确把握其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断。(2)考查的模型一般为叠加体、连接体(轻绳连接、轻杆连接、轻弹簧

3、连接)、死结模型、滑轮模型(活结模型)、轻弹簧模型等。(3)涉及的思想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假设法、正交分解法、矢量三角形法、等效思想等。(4)单独考查一个知识点的试题非常少,大多数情况是同时涉及几个知识点,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是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等知识点的创新设计,注重对物理思维与物理能力的考查。(5)试题以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为背景,或以高科技为背景考查一些综合性问题,考生平时应锻炼自己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第1讲 重力 弹力 摩擦力1重力  (1)产生: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不

4、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2)大小:G=mg,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①物体的质量m不会变;②G的变化是由在地球上不同位置处g的变化引起的。(3)方向:竖直向下。竖直向下是和水平面垂直,不一定和接触面垂直,也不一定指向地心。(4)重心:物体的每一部分都受重力作用,可认为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即物体的重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真实不存在)。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物体的几何形状,物体的质量分布。重心的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不规则薄板重心的确定方法:悬挂法。1.1(2019四川西昌模拟)如图所示,两辆车在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运

5、动,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但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于一点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C.物体重心的位置只与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D.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答案】A1.2(2019江苏淮安月考)下列关于物体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必在物体上B.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在物体的几何中心C.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等效作用点D.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答案】C2弹力  (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

6、用力。(2)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①绳子只能受拉力而发生形变,即绳子只能承受拉力。因此绳子拉物体的弹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指向其收缩的方向。②物体放在支持物上,支持物因形变而产生弹力,这种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3)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力和弹簧形变大小(伸长或缩短的量)成正比。表达式:F=kx。【易错警示】 (1)杆的弹力方向:杆的弹力方向不能根据杆的方向来判断,只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受力分析得出。(2)弹簧与杆、绳的弹力瞬间变化的区别:因为弹簧的形变不可能瞬间突变,所以弹簧的弹力不可能突变;而杆

7、、绳的弹性形变可以在瞬间发生变化,所以杆、绳的弹力可以发生突变。(4)弹力有无的判断“四法”①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②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将其中一个物质拿走),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③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④替换法:可以将硬的、形变不明显的施力物体用软的、易产生明显形变的物体来替换,看

8、能否发生形态的变化,若发生形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2.1(2019山东青岛联考)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在弹性限度内,悬挂15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6m,悬挂20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8m,则弹簧的原长L0和劲度系数k分别为(  )。A.L0=0.02m、k=500N/mB.L0=0.10m、k=500N/mC.L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