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ID:39161635

大小:1.50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6-26

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_第1页
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_第2页
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_第3页
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_第4页
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第一节“人地关系”的发展与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量度与指标系统第一节“人地关系”的发展与人类对 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1.种植业产生以前的阶段生产活动并不对自然环境造成大破坏2.原始农业至小农经济发展阶段从单纯依附自然进入到顺应自然的新阶段3.工业化阶段人类活动大大增强了对自然环境改造和利用的能力4.建设人地系统协调发展的阶段可持续发展阶段二、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1.人类对生物圈的有利影响在驯养繁殖部分动物,既可提供役用、交通等生产条件,又可提供

2、肉、乳、蛋、皮毛等衣食生活资源。人类社会农业的发展是以将野生植物的某些物种逐步培育成供食用的物种的过程而实现。20世纪下半叶,为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和弥补食用生物物种灭绝之患,人类开始在海洋和陆地水域中发展水产品养殖业,即所谓“海洋农业”、“海洋牧业”,统称为农业中的“蓝色革命”。2.人类对生物圈的不利影响通过捕食、采食、毒杀和改变局部环境,加速生物物种的灭绝,或无意但造成某些物种的意外繁衍,破坏天然植被,同时又以人工方式保护、培育和驯化极少数动植物物种,使天然生态系统趋向简单化等--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生物多样性: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的总称

3、。二、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人类的活动使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物种灭绝的速率在不断加快。人类活动除对生物物种的损害影响外,对森林植被的破坏是对生态系统破坏的明显例证。全球森林每年消失约1.7×107hm2。人类对植被的另一类破坏即开垦草原。人类活动还造成某些物种的意外繁衍,或破坏某些物种的生态条件。(二)人类对大气圈的影响1.增加大气CO2的浓度图1过去250年全球燃料燃烧与工业化进程中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演变(二)人类对大气圈的影响1.增加大气CO2的浓度图2夏威夷冒纳罗亚观测站测量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二)人类对大气圈的影响2.臭氧层受到威胁2003

4、年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已扩大至2.7×107km2。3.大气中氧的平衡失调大气中氧含量减少,CO2含量在增加,今后会出现大气成分比例的变化。4.热污染“城市热岛”效应(三)人类对水圈的影响1.人类对水圈的有利影响首先,发展水利灌溉事业,兴修灌溉工程,进行流域内及跨流域调水直接或间接调整区域水资源的分配不均和局部调节了水分循环。其次,兴建拦河坝,梯级开发河流水资源,利用水能发电;蓄滞洪水,防洪防涝以及调节河川径流,改善航运条件等,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三)人类对水圈的影响2.人类对水圈的不利影响(1)水污染现象日益严重,海洋污染加重。(2)河流梯级水库的修建,也拦蓄大量泥沙,使入海泥

5、沙及有机物质大量减少,河口区原来的渔场因入海有机饵料的减少而衰落。(3)过量超采地下水引起的灾害。(四)人类对土壤岩石圈的影响1.人类活动对土壤岩石圈的有益影响对地貌方面的影响:主要是人工湖泊——水库的兴建和山坡梯田的修建。对土壤方面的影响:对农田的精耕细作,主要表现在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使自然土壤部分地转化为农用土壤;2.人类活动对土壤岩石的不良影响对地貌的不良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造成大量人工地貌和对地貌体的破坏。对土壤的不良影响。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破坏主要表现在四方面,即土壤侵蚀、荒漠化、盐渍化与土壤污染。三、现代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加强固体物质的机械搬运2.干预地表的水平

6、衡3.改变生物界的平衡4.加速化学元素的迁移5.改变地表的热量平衡四、地理环境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反馈部分物种灭绝,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气候变迁等都是自然过程,但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往往不是抑制,而是促进不利于人类本身的过程加速,反过来损害甚至毁灭人类文明。例如,20世纪,物种的加速灭绝已使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达到空前的程度,灭绝物种100万种以上。据估计,21世纪,现有物种的1/3也将灭绝,几乎相当于过去数百万年正常灭绝物种和。近200万年全球森林面积至少减少了40%。滥垦、滥牧、过度樵采等掠夺性土地利用方式导致了水土流失加剧和部分地区荒漠化。第二节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协调

7、发展一、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1人类文明的兴衰发展是人类历史永恒的主题。环境问题使人类文明不能永恒发展,而是在孕育这些文明的故乡走向衰落和覆灭。其平均生存周期为1000-1500年(40-60代人),例如古巴比伦文明、玛雅文明和华夏文明等。1962年美国出版了莱切尔·卡逊编写的《寂静的春天》。一、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1.2环境问题的定义环境问题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而使环境发生的不利于人类的变化。1.3环境问题的发展历史⑴远古时代人类主要依赖自然而生活;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