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pdf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pdf

ID:58312882

大小:240.14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6-0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pdf_第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pdf_第2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pdf_第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pdf_第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作者:佚名文章来源:国家环境保护局点击数:更新时间:2004-11-15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准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的方法与要求。1.2适用范围本标准主要适用于水利、水电、矿业、农业、林业、牧业、交通运输、旅游等行业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海洋及海岸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建设项目和区域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生态影响评价。2引用标准GB3838一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HJ/T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NJ/T2.2--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

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4--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3术语3.1生物量:又称“现存量”。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体的重量。3.2生态因子:生物或生态系统的周围环境因素。3.3生物群落:在一定区域或一走生境中各个生物种群相互松散结合的一种结构单元。3.4景观: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由相互作用的拼块(Patch)或生态系统组成,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3.5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厂,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称为自然资源,如土壤、水、草场、森林、野生动植物、矿物,阳光、空气等。3.6区域环境:包括人工环境在内的占有一定地域空间的自然环境。3.7

3、自然环境:环绕着人群的空间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位。3.8社会环境: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了的自然物质,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的物质文化所形成的环境体系。3.9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指在一个区域里(景观或生态系统)对一个种、或者更高级的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作用的资源(或某种性状)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或强度)。3.10相对同质:本异则所称相对同质是指自然等级体系中低于景观的等级系统(主要指生态系统)具有的不同于景观的基本特征,即它是由具有相似特征的组分或元素组成的系统。这些组分和元素即

4、表现相对同质。3.11生态制图:将生态学的研究结果用图的方式表达。3.12生态影响评价:通过定量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作用的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3.13土壤侵蚀:土壤在外营力(风、水流、冻融和重力)的作用下,被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3.14荒漠化: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其中包括沙质荒漠化、砾石荒漠化、水质荒漠化和工矿型荒漠化。3.15物种: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3.16连通程度:本导则指一个地域空间成分具有的隔离其他成分的物理屏障

5、能力和具有的适宜物种流动通道的能力。3.17敏感区:本导则指我国现存的著名自然历史遗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水源保护区。3.18植被覆盖率:本导则指某一地域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3.19频率:本导则指景观体系中某一类型拼块在某一地域出现的样方数与总样方数的百分比。3.20密度:本导则指景观体系中某一类型拼块在某一地域中的数目与拼块总数的百分比。4总则4.1评价工作的分级4.1.1生态影响评价包括的格式、内容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并根据评价项目对生态影响的程度和影响范围的大小,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级别划分为1、2、3级。典型自然资源开发项目中的生态影响评价要点应符合

6、附录B的要求。4.1.2经过对工程和项目所在区域进行初步分析,选择1~3个方面的主要生态影响依据表4.1列出的生态影响及生态因子变化的程度和范围进行工作级别划分,如果选择的生态影响多于1个,则依据其中评价级别高的影响确定工作级别。4.1.32级以上项目的评价,要满足生态完整性的需要,对生态影响是否超越了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进行分析确定。3级项目的评价可以从简,但也要对主要生态影响进行分析确定。表4-1评价工作级别(1、2、3级)工程影响范围>50km220~50km2<20km2评价工作级别主要生态影响及其变化程度生物群落生物量减少(<50%)23/生产量锐减(≥50%)123

7、异质性程度降低23/相对同质123物种的多样性减少(<50%)23/物种的多样性锐减(≥50%)123珍稀濒危物种消失111区域环境绿地数量减少,分布不均,连通程度变差23/绿地减少1/2,分布不均,连通程度变极差123水和土地荒漠化123理化性质改变23/理化性质恶化123敏感地区1114.1.4生态影响的变化程度应采用定量或半定量方式表述。难以定量的生态影响变化程度应采取专家评估的方式确定,也可通过历史图件的综合比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