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形建筑物测量放线施工工法.doc

椭圆形建筑物测量放线施工工法.doc

ID:59412812

大小:25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1-01

椭圆形建筑物测量放线施工工法.doc_第1页
椭圆形建筑物测量放线施工工法.doc_第2页
椭圆形建筑物测量放线施工工法.doc_第3页
椭圆形建筑物测量放线施工工法.doc_第4页
椭圆形建筑物测量放线施工工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椭圆形建筑物测量放线施工工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椭圆形建筑物测量放线施工工法1.前言随着现代化建筑物的不断发展,其外在造型也越来越丰富、新颖和多样化。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平面、立面设计较为复杂的建筑物,例如扇形、椭圆形、正多边形等,其中椭圆形建筑物外形较美观、富有动感,较多地用于体育馆、展览厅、饭店等大型公共建筑上。由于椭圆形建筑物施工放线,远比一般的矩形、圆形等简单几何图形要复杂得多,对测量工作者而言,也常常感到较为棘手,而且存在放线方法不一,有的方法很繁琐、放线的精准度也难以得到保证。椭圆形建筑物测量放线施工工法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2.工法特点传统椭圆形放线主要依据

2、解析几何法先进行内业计算后,再用经纬仪与钢卷尺联合放线,但是存在计算工作繁琐,施工操作麻烦,如果场地平整情况不好或平面形状多变,极易出错。因此,本工法与常规测量相比较,具体以下特点:(1) 测量精度高、速度快、内业计算量小根据椭圆形平面位置,建立极坐标系,借助计算机AutoCAD强大的运算功能,快速标出椭圆形任意两条线间的夹角和所测设椭圆轨迹上控制点的距离,再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和钢卷尺)快速完成轴线点定位,从而降低了椭圆形放线的难度,提高了放线工作的速度和精准度。(2)受外界施工条件影响少,便于检测和纠正 由于能即时得出点位坐标和偏差信息,既降低

3、测量施工的难度和强度,还可以结合放样点坐标进行反验算,随时纠正偏差量。3.适应范围 适用于一般椭圆形、弧形建筑平面测量定位的各类建筑物的测量 。4.工艺原理4.1椭圆形极坐标法计算式(1)椭圆形平面曲线的数学方程式椭圆数学方程式:在一个直角坐标系中,将经过焦点D1、D2为X轴,D1D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其椭圆方程式为:x2/a2+y2/b2=1(a为长半轴,b为短半轴)。(2)如右图3-1所示,以椭圆平面的圆心O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以长轴(a)和短轴(b)为直径,分别作圆。设P点为椭圆曲线任意一点,连接OP。由P点向长轴AB作垂线PE,并

4、向上延长交长轴圆于G点,连接OG,交短轴圆于F点。连接PF,并向短轴CD延长交于H点,PH亦为短轴CD的垂直线。设OP与短轴CD的夹角为β,设OE为x方向的增量Δx,PE为Δy方向的变量Δy,OP为射线,长度设为S。在直角三角形OPE中,  OP2=S2=OE2+PE2=Δx2+Δy2, OP=S==设CGE=,则HOG=OGE=在直角三角形OGE中, OE=Δx=a×sin,在直角三角形OFH中, OH=PE=Δy=b×cos当β角为已知时,则:Tgβ====移项可得:=β∴=arctg(β)S=OP=上式说明:角与β角为函数关系,若每次测点时,

5、设定一个β值,则有相应的角值,随之可求出Δx、Δy值,OP长度也可求出。(3)由此可看出,采用数学式计算椭圆形曲线上点的坐标较为麻烦,而且精度不高,如果极坐标点不在椭圆圆心,计算工作量将会较大,也容易出错。4.2.工艺原理(1)用CAD软件快速完成椭圆平面定位点极坐标标注,从而取代繁琐的数学计算法。(2)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和钢卷尺)对坐标点精准定位,并通过点位间弦长值进行校核。5.操作要点5.1用CAD程序绘图,并进行椭圆极坐标尺寸标出假设一个椭圆平面建筑(见下图5-1所示),其长轴为80m(2a),短轴为40m(2b),要测定椭圆轨迹上36个等分

6、点位的极坐标,以椭圆的圆心为坐标原点,每次测点向顺时针转动的角度为10°,则该椭圆轨迹上1~36点各点与中心点O的距离S值,采用CAD软件程序的极坐标定位功能,则可在图上直接对各点进行定位,并一一标注出各点的极坐标值,列出表格后,以供现场测量人员测设使用。5.2现场施工放线程序(1)按照设计平面图和测绘院所提供的定位坐标控制点,先测定椭圆中心点的坐标位置,并测出长轴和短轴四个端点的位置(即1、10、19、28点),如上图5-1所示。(2)将全站仪(或经纬仪)安于中心点O点,对中调平,并使上下度盘的O点对齐。(3)先将视线对准D点,后转动180°对准

7、C点作校核,无误后,使视线向右移动10°(即β1=10°),在视线方向读取(或用钢卷尺精确量取)S2=20.230m,得2点;再向右继续转动10°(即β2=20°),在视线方向同样读取(量取)S3=20.940m,得3点,其余各点依此类推。(4)椭圆在第二象限内的各点位置值与第一象限内的各点相对称,如S11=S9,S12=S8,S13=S7等。(5)顺滑连接1、2、3~7各点,即可得到椭圆平面在第一象限内曲线的中心位置。(6)椭圆在第三、四象限内的各点位置值,可分别依据第一、二象限内对应点的180°倒镜值,如第三象限内的27点,可在第一象限内的第9

8、点确定后,倒镜180°,在视线方向精确读取(量取)S14=38.305m,即可得点27。其余各点的求取方法相同。(7)检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