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的运用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的运用

ID:39780477

大小:5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11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的运用_第1页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的运用_第2页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的运用_第3页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的运用_第4页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案§1.3蚂蚁怎样走最近——北师大版八(上)1.3教师:陈艳芳参赛单位:棕北中学西区实验学校课题《蚂蚁怎样走最近》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八(上)1.3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通过与同伴交流,培养协作与交流的意识。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经历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情境探究、师

2、生互动。2、自主探索、分层推进。3、教具演示、直观形象。教学策略:1、课堂组织策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勾股定理的应用。2、学生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所需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3、辅助策略:借助实验,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实验、动手操作。教学用具:圆柱体,纸折台阶,无盖长方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问题情景如图:有一个圆柱,它的高

3、为12厘米,底面半径为3厘米,在圆柱下底面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的取值为3)B教师要求学生:A1、自己做一个圆柱,尝试从A点到B点沿圆柱侧面画出几条路线,你觉得哪条最近呢?2、将圆柱沿侧面展开成一个长方形,A点到B点最短的路线B是什么?A3、最短路径是多少?对于问题1学生活动积极,从A到B画出了多条路线,已初步体会到哪条最近。对于2圆柱展开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学生确信图中线段AB最近。对于3在2的基础上利用勾股定理a²+b²=c²,得出:AB²=AC²+BC²=12²+9²即:AB=15对于BC计

4、算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指导让学生通过实践、动手操作想象,观察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勾股定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问题。二、快速反映、知识反馈1、提出问题,动手实验:问题:如图有一个三级台阶,每级台阶长、宽、高分别为2米、0.3米0.2米,A处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B处食物,你能帮蚂蚁设计一条最短的线路吗?并求出最短的线路长。BC               DA本题的难点在于对题意的理解,及图形的变化,我们利用课前准备的教具(纸折三层台阶)让学生通过演示然后把纸拉开,得一个长方形,来突破难点。2、学生理解题意后,利用

5、勾股定理,使问题得以解决。3、学生展示答案,老师得以逐步点评。1、实验完成后,学生联系题目及演示解释题目大意:如图长方形ACBD中:BC=2米;AC=3(0.2+0.30)=1.5米BCDA求A到B的最短路径是多少?2、学生思考交流后,形成共识,用勾股定理来解决问题由a²+b²=c²,得出:AB²=AC²+BC²=1.5²+2²,即:AB=2.5(米)学生现场演示有助于学生更确切的理解问题大意,活跃课堂气氛。通过用勾股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由“一回生”过渡到“二回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性策略。教师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意图三、做一做如图李叔叔想要检测雕塑底座正面的

6、AD边和BC边是否分别垂直于底边AB,但他随身只带了卷尺。、1、你能替他想办法完成任务吗?2、若李叔叔量的AD=40cm;AB=30cn;BD=50cm,DCAD⊥AB吗?为什么?3、小明随身只有一个长度AB为20cm的刻度尺,他能检验AD⊥AB吗?对于问题1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办法,教师对表现积极的学生应及时给予表扬,对于问题2让他们说明李叔叔办法的合理性。对于问题3学生可能会有多种方法,如:分段求和或在边上取较小段,教师均应给予鼓励。这是一个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方法来解决问题,即目的是让学生区分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四、知识拓展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记载了如下一个

7、问题:有一个水池,水面的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垂直拉向岸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的水面,请问这个水池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各是多少?学生独立或合作思考后,会将此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如图设水深为x尺,则芦苇的长度为(x+1)尺。5尺Xx+1由勾股定理得x²+5²=(x+1)²;解得x=12(尺);x+1=13(尺)通过此题学习,学生进一步认识勾股定理的悠久历史和广泛应用,了解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另外此题渗透了方程思想。教师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意图五、反思小结,形成认知1、老师引导性提问: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