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43438848

大小:47.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01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反映了这一时期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原始农业的出现D.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夏商早期农业。题干材料描述的是对“神农氏”教百姓顺应农时耕作、使用农具的事迹,神农氏在古时被认为是农业的始祖。“耒耜”是一种松土工具,

2、是原始农业生产工具。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材料并未反映出采集经济、渔猎农业或小农经济的相关信息,排除ABD三项。2.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2735546232.54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1027500006.89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2080957963.56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D.铁犁牛耕江南开始推广【答案】B【解析】【详解】表格反映的信息是人口越来越多,而人均土地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

3、下,只有精耕细作才能提高粮食产量,故B项正确。A项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C项与材料无关,铁犁牛耕在汉朝已经推广到全国,故ACD三项错误。3.《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B.赋与税都是以田为征收对象C.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D.改革赋税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材料反映按照田亩多少交税,不同的年景交税不同。其实质是承认

4、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A是商鞅变法的影响。B是现象,D与题意无关,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土地私有制4.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A.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B.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C.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D.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明朝土地制度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说明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

5、C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排除A;B项与材料信息不相关,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提及佃农的生产积极性问题,排除D。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土地制度的变迁5.纸币在中国出现较早,但直到明清时期纸币也未能取代金银而成为主要货币。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明清时期A.商品市场发展程度不够充分B.大量国际金银流入中国市场C.民众缺乏对纸币价值的认可D.纸币容易因通货膨胀而贬值【答案】A【解析】纸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

6、中的需要量,于是出现了纸币。明清时期纸币未能取代金银成为主要货币,表明商品市场发展程度不够充分,这是根本原因,故A正确;B、C、D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6.《汉书》载:“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sì,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材料反映汉代A.官营纺织业技术水平高超B.政府鼓励民营手工业发展C.官营纺织业规模大耗资多D.手工业产品大量投放市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等信息说明古代官营纺织业规模巨大,

7、耗费较大,故选择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7.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下列描述与材料不相符的是A.农户种棉日益普遍B.农民负担沉重的债务和赋税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D.家庭手工业超过民营手工业【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纺织业的相关知识。题干中诗歌描述的是家庭手工业的艰难发展,农妇辛苦织出的布匹一半还清债务,一半缴纳赋税,连给孩子做衣裳的布也不剩。A项,题干中农民种植棉花来织布,

8、使用棉布已经较为普遍,可知棉花种植普遍。故A项说法正确。B项,农妇织出的布匹全部用来还债和缴纳赋税,说明农民的债务和赋税非常沉重。故B项说法正确。C项,农民种地、农妇织布是男耕女织自然经济的典型表现。故C项说法正确。D项,题干中家庭手工业发展艰难。元朝官营手工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