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制剂临床研究的考虑

吸入制剂临床研究的考虑

ID:43450531

大小:36.5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03

吸入制剂临床研究的考虑_第1页
吸入制剂临床研究的考虑_第2页
吸入制剂临床研究的考虑_第3页
吸入制剂临床研究的考虑_第4页
吸入制剂临床研究的考虑_第5页
资源描述:

《吸入制剂临床研究的考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发布日期20090203栏目化药药物评价>>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标题吸入制剂临床研究的考虑作者李娅杰部门审评三部正文内容一、前言     吸入制剂系指通过特定的装置将药物以雾状形式传输至呼吸道和/或肺部以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的制剂。与普通口服制剂相比,吸入制剂的药物可直接达到吸收或作用部位,吸收后作用快,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减少用药剂量;与注射制剂相比,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可减轻或避免部分药物不良反应。近年来越来吸入制剂为研发者所关注,申请的仿制、改剂型的品种越来越多。     对于这类特殊制剂技术审评的

2、基本思路,以及临床研究中的特殊考虑,均是审评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药审中心于2008年9月25日-26日就吸入制剂进行了医学、药学、药理毒理专题讨论会,通过与国内外吸入制剂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界研发人员深入讨论和交流。形成了对吸入制剂基本的技术要求。下面将临床部分的相关内容予以介绍,希望对生产企业和研究机构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需说明的是,由于目前申报的吸入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和控制哮喘和/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故下述临床方面技术要求仅针对用于该类疾病的吸入制剂。二、基本技术要求     目前创

3、新性吸入制剂国内申报少,本次临床技术要求讨论范围仅涉及气雾剂变更抛射剂、仿制(化学药品注册分类3和6)、改剂型品种。对这些品种的临床试验的思路是进行桥接研究。通过相应的人体试验证明该类品种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不低于原制剂,即证明制剂间的治疗等效性,由此新制剂品种可桥接原制剂产品的临床数据。1、气雾剂变更抛射剂1.1对于采用公认的安全的抛射剂的品种     对于该类品种,在有完整体外对比数据的基础上,且体外对比无法证明制剂间等效时,其人体治疗等效性验证要求与注册分类6品种相似。但考虑到抛射剂变更后可能存在抛射

4、剂与活性成份间相互作用,或肺沉积性质发生改变,引起新的安全性问题,故建议对于国外已变更了抛射剂且进行了详细临床研究的产品,其临床要求等同注册分类6品种(详见2、国内吸入制剂的仿制);否则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均应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保证长期用药的安全性(具体见下)。     对于国内外首次变更抛射剂的定量气雾剂(pMDI),其治疗等效的验证要求:     方法一:通过单次给药后影像学研究或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PK)研究(如活性碳阻断胃肠道吸收方法)证明制剂间肺部沉积相当;通过单次给药PK研究证明制剂间全身暴露

5、量相当;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考察多次给药后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二:通过人体药效学(PD)方法+PK或人体治疗学方法证明制剂间治疗等效。具体考虑如下:     ①对于支气管扩张剂(包括短效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SABAs、长效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LABAs和抗胆碱能药物),可进行单次给药支气管舒张试验或支气管激发试验(PD研究)评价药物有效性方面等效;同时通过单次给药PK研究证明制剂间全身暴露量相当;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考察多次给药后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②对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6、ICS),建议进行至少高低2个剂量的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证明试验药非劣效于对照药。试验中同时监测激素对HPA轴的影响(主要通过监测24小时尿皮质醇),证明试验药对HPA轴的影响不大于对照药。     ③对已知活性成分的固定剂量复方制剂,应加以证明复方中每种活性成分的治疗等效性。对照药的选择:如有原研产品进口,则应选择原研产品为对照。     对于适应症同时包括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品种,一般证明了对哮喘治疗的等效性,可类推于COPD,故可同时获得2个适应症。     由于抛射剂

7、改变可能改变活性成份的沉积特性,从而不能达到与改变前产品治疗等效。如上述研究不能证明制剂间治疗等效则需一项确证性临床试验证明变抛射剂品种本身是安全有效的。1.2对于采用全新抛射剂的品种      鉴于对新抛射剂安全性尚不明确,其与活性成份的相互作用不明等原因,建议按创新药思路进行临床试验。2、国内吸入制剂的仿制(6类)     一般对于口服且可系统吸收的制剂,可采用生物利用度(BA)研究方法,以药代动力学(PK)参数为终点指标,进行生物等效性(BE)验证以间接证明制剂间的治疗等效。此时一般仅需对药物的血药/

8、尿药浓度进行检测。     而经吸入给药,药物大部分滞留于口/鼻咽部或大气道,只有少部分能到达作用部位――肺。药物可经口咽吞咽至胃肠道吸收入血,另外还可经气道上皮吸收入血。对于吸入给药治疗肺部疾病的制剂,其有效性主要取决于药物肺部沉积量。而其安全性不但要考虑对药物所到达局部的影响,还要考虑药物吸收入血可能引起的全身安全性问题。因此,在该类药物进行人体等效性验证时,一方面需证实肺部沉积量相当从而为药物有效性提供依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