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说课稿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说课稿

ID:43454991

大小:234.6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02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说课稿_第1页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说课稿_第2页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说课稿_第3页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说课稿_第4页
资源描述: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说课稿: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研究如何应用倒序相加法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以及该求和公式的应用.是继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之后的又一重要概念,与前面学习的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也为以后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奠定了基础;同时等差数列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因此等差数列求和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基本性质,也对高斯算法有所了解,这都为倒序相加法的教学提供了基础;同时学生已有了函数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渗透函数思想.高斯的算法与一般的等差数列求和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何从

2、首尾配对法引出倒序相加法,这是学生学习的障碍.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能熟练的应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求和;能力目标:在知识发生、发展以及形成过程中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通过对公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剖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以及令人着迷的数学史,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学会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思路五、教学方法利用计算机和实物投影辅助教学,采用启发探究相

3、结合的教学模式六、教学过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设计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地让学生去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首先讲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泰姬陵的传说(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十七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罕为纪念其爱妃所建,她宏伟壮观,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叫人心醉神迷,陵寝以宝石镶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见下图),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也就是计算1+2+3+…+100。紧接着讲述高斯算法:高斯,

4、德国著名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王子”。200多年前,高斯的算术教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1+2+3+…+100=?据说,当其他同学忙于把100个数逐项相加时,410岁的高斯却用下面的方法迅速算出了正确答案:(1+100)+(2+99)+……+(50+51)=101×50=5050【设计说明】了解历史,激发兴趣,提出问题,紧扣核心。(二)层层铺垫——发现方法学生对高斯的算法是熟悉的,知道采用首尾配对的方法来求和,但是他们对这种方法的认识可能处于模仿、记忆的阶段,为了促进学生对这种算法的进一步理解,设计了下面问题。探究1:图案中,第1层到第21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这是求奇数项和的问题,学生们会

5、提出以下方法方法1:原式=(1+2+…+10+12…+21)+11方法2:原式=0+1+2+……+20+21方法3:原式=(1+2+3+……+20)+21以上方法实际上是用了“化归思想”,将奇数项问题转化为偶数项求解,老师对学生的解法给予肯定表扬,并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探究2:是不是求前若干个自然数之和需要看其项数的奇偶呢?即求1+2+3+…+n需讨论n的奇偶呢?学生们很自然就想到要用分类讨论来解决此类问题,老师要肯定学生的想法,指出此方法的缺点是繁琐,进而促使学生探索更简捷的做法。【设计说明】借此渗透分类讨论意识以及化归思想,并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用多媒体做一个实验:把“全等三角形”倒

6、置,与原图补成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效果很容易获得结果:,并尝试将直观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设计说明】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借助几何直观进行思考,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但是如何将直观问题抽象化,此处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老师启发学生一起去发现两个三角形体现的求和思想,板书给出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理解“倒置”与“倒序”,“补”与“相加”的对应关系。和学生一起完成:求1到n的正整数之和,并板书4然后让学生反思求和过程,体会其中的数列具有怎样的关键特点?并指出这种方法就是“倒序相加法”有些学生会发现特点一:在于前n个自然数具有一种“对称性”。即:与首末两项等距离

7、的两数之和都等于首末两数之和。即“首尾配对”。这个性质在等差数列中具有普遍性吗?带着学生去验证等差数列具有:特点二:即“从前往后看,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多d”“从后往前看,每一前项比后一项少d”。即“递进递减”【设计说明】从求确定的前n个正整数之和到求一般项数的前n个正整数之和,旨在让学生体验“倒序相加求和”这一算法的合理性,从心理上完成对“首尾配对求和”算法的改进。从反思中进一步体会等差数列具有“首尾配对”“递进递减”的两个特点,为后面顺利完成等差求和的推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