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方文化

南京地方文化

ID:44814601

大小:19.7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9

南京地方文化_第1页
南京地方文化_第2页
南京地方文化_第3页
资源描述:

《南京地方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京的民俗文化民间灯会:六朝时,南京为帝王之都,每年元宵节,灯火满市井。明太祖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的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朱元璋曾经下令在秦淮河上燃放水灯万盏,以示与民同乐,共庆升平。数百年来,相沿成俗,农历正月初一至十八,南京居民都要逛夫子庙灯会灯市。正月初八为上灯节,十五为元宵节,十八日为落灯节。其时,南京人几乎“家家走桥,人人看灯”。近十年来,每逢春节南京都要组办规模宏大的金陵灯会,届时“十万灯彩映秦淮”,花灯种类繁多,如荷花灯、蛤蟆灯、兔子灯、金鱼灯、熊猫灯、狮子灯、走马灯等都扎制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夫子庙街道两旁站满卖灯、赏灯、买灯

2、的人群,人山人海,热闹非常。南京人除赏灯外,还要品尝元宵。民间早已有上灯吃元宵,落灯吃面的习俗。龙舟竞渡:端午节,原是祭祀龙的节日,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其中龙舟竞渡,风格独具。据闻一多在《端午考》之说,四五千年前,划龙舟之习俗便已存之于江南昊越水乡一带。其目的是通过祭龙,从祈求免遭水早之灾。《金陵岁时记》云:“龙舟竞渡。吊屈原之溺水,楚俗也,吾乡亦沿用之,秦淮河一带,观者如蚁。”江宁区秦淮河流域的乡镇,都有龙舟竞渡的民俗活动。尤以湖熟镇的赛龙舟活动最为壮观。龙分乌龙、黄龙、白龙、青龙、火龙等,分组轮番竞技。除划船速度外还要求龙尾“吊梢”的青少年表演轻

3、捷惊险的技巧动作。竞舟时,河两岸围观的人数多达数万人。“立夏尝三新”:农历四月初,春去夏来,天气日渐暖和,万物欣欣向荣。三麦油菜已经成熟,樱桃、青梅、枇杷等鲜果陆续上市,各种菜蔬也应时而生。这时,人们自然需要换换口味,南京就有“立夏尝三新”的习俗。“三新”指樱桃、青梅、鲥鱼。“送夏”:进入夏季,天气不仅转热,各种传染病也增多,有的人消化力锐减,会因此不思饭食,,即所谓“疰夏”。南京风俗有“送夏”(父母向出嫁的女儿送凉枕、羽毛扇、夏服)、称体重(据说立夏时称过体重之后,便不会疰夏)。南京人还喜欢吃豌豆糕,《金陵岁时记》称:“立夏叫小儿骑座门槛,食豌豆糕,

4、谓不疰夏。”“蚕月”闭户:  农历四月江南人还称之为“蚕月”,因此时正逢蚕儿上簇作茧。南京郊县的养蚕人家,为免除蚕儿疾病,立夏期间家家闭户,禁忌往来,有“蚕家忌客门门闭”之俗。吃“乌饭”:  农历四月初八,南京郊县农民一般都要蒸煮江南特有的乌黑发亮、清香可口的青精饭,俗称乌饭,又名“阿弥饭”。它是用南天烛(即青精树)茎叶捣烂后浸泡糯米,再晾干蒸煮而成。古人做时要“九浸九蒸九晒”,米粒紧缩,碧如坚珠。每天煮食一碗,能强筋骨,益气力,固精驻颜,被誉为“仙家服食”。三月三,荠菜花煮鸡蛋:农历三月三,南京人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5、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故此,南京人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据说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特色文化(地域性文化)民国建筑文化:作为上世纪初全国性首都的城市规划与市政建设,其曾经的重要地位和留给今人的沧遗,在全国历史名城中也难有出其右者。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作为首都的南京进行了城市的全面规划和集中建设,这形成了现在南京的基本格局,至今仍影响着城市的生活。国民政府制定的《首都计划》

6、,可以说是第一次中国政府自己主持的大规模的现代城市建设规划,其内容包括人口预测、城市功能分区(中央政治区、行政区、住宅区、文教区、工业区、商业区)、道路系统规划、市政工程等。南京是近代中国建筑师活动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他们或自办事务所,或在政府部门负责规划,或在大学担任教职,在南京近代建筑的探索、实施方面,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其中以吕彦直、杨廷宝、赵深、童寯、陈植、刘敦桢、徐敬直、李宗侃、奚福泉等为代表。他们多数留学欧美和日本,构成了我国的第一代建筑师。他们在创作设计思想的更新、不同建筑功能的规划、各种近代材料的运用、多种建筑风格的探索、审美标准的试探,

7、直到具体施工的亲临实践等等方面,都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创作出了一批丰硕的成果,其中不乏影响深远的作品。一个典型就是1929年建成的中山陵,至今为后人所尊崇和津津乐道。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在时间上,从1912年算起到1949年只有38年,从1927年算起只有22年,其中还有8年迁都重庆,在这短短的二三十年间,留下的代表性建筑不少于200座。南京的近代建筑类型齐全,大型行政办公建筑、纪念建筑、商业建筑、文教建筑、教会建筑、使领馆建筑、住宅洋房等,在中国近代建筑史地位很高。这些建筑形式风格多样,中西兼容,反映了当时中国建筑的最高水平。南京白局:以南京方言表演。流行

8、于南京和六合、江浦、江宁等地区。南京盛产云锦、绸缎,明清时最盛。当时的织锦工人经常在织机房哼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