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好课靠“磨” ——《我的叔叔于勒》品课感想.doc

语文(心得)之好课靠“磨” ——《我的叔叔于勒》品课感想.doc

ID:55446801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3

语文(心得)之好课靠“磨” ——《我的叔叔于勒》品课感想.doc_第1页
语文(心得)之好课靠“磨” ——《我的叔叔于勒》品课感想.doc_第2页
语文(心得)之好课靠“磨” ——《我的叔叔于勒》品课感想.doc_第3页
语文(心得)之好课靠“磨” ——《我的叔叔于勒》品课感想.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心得)之好课靠“磨” ——《我的叔叔于勒》品课感想.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文论文之好课靠“磨”——《我的叔叔于勒》品课感想  响水县运河中学 顾广宽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的公开课教学,为者不少。大概与这篇小说鲜明的主题不无关系。它凸显的是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对人性的扭曲。对于这篇课文,师生阅读交流一般不乏兴趣。应该扬弃之处,固然有之。品课感想,莫衷一是。好课靠“磨”,以利共进,不妨来讨论该篇公开课教学案例中的一些弊端。  一、有些课堂的问题过频过碎  曾经有一个老师在公开课上几乎连续抛出了30多个问题,整堂课几乎是师问生答。我们并不否认追问在促进学生动态生成中的积极作用,但是机械频繁的

2、问答岂不给学生窒息之感。他们在那堂课上原本想拥有的轻松快慰可能荡然无存。这种几乎每隔一两分钟就要发问的课堂节奏无法得到学生的真正认可。也无从体现学生的自主发现,合作探究,解决提升的学习过程。故而,教者所设问题应该具有研读性,即所设计的问题必须利于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然而然地进入对文本的研读。使学生在研读中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在对问题的交流中进行着师生思想的共鸣与碰撞。教者在问题的设计与筛选中要果断删去那些可有可无、“浮光掠影”的无价值问题,设计一些少而精的具有开阔性的问题,尽量留给更多学生更开阔的

3、思考空间。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才能扩展思维的广度和挖掘思维的深度。从而体现教者自身在备课中扎实严谨的教学态度。如果我们总不经意地把问题的设计拘泥于文中的某一点或者某一句话,那么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思维,也束缚了学生对文本全面深刻  二、有些课堂学生主体性缺失  结合自身从教经历和他人有关公开课,感觉“语文老师很累!”一堂课中教者几乎要滔滔不绝地讲很多话。教者在不断地穿言插语,似乎要以一声之势覆盖全班,唯恐学生耳鼓不震。恨不得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的自以为是的知识泉涌般地倾注于生。这可能是语文课的“特色”,但同时也是语

4、文课的悲哀!一堂课下来,有的教者说,“累呀!嗨!语文课就是这样,真是没办法!”可我们有无静心地想过:学生能记住多少?他们所真正欣赏和需要的是这种灌输式教学吗?譬如以上有些课堂教者过频过碎的提问、口若悬河的讲解,这样的做法都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束缚了他们尽可能开阔而深入的思考空间。如何看待这种教学行为?学生不会说的,你鼓励他说,学生说不准的,你引导他说,学生说不好的,你帮助他说,学生说不了的,你示范着说,总之,你最好不要代替他说。  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多说些,教师少说一些。“越俎代庖”不是自然的民主教学。衡

5、量一堂课的优劣不是教者讲解了多少,而应该是学生领悟和实践了多少。譬如《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关于人物形象分析和情节感悟,教者完全可以抛出一些具有涵盖性的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文中相关情节或词句说说文中的菲利普夫妇、侄女(婿)、若瑟夫分别对于勒是什么态度?这个态度是如何转化的?为什么会有这些转化?比如,学生可以这样作答:“我从文中……可以看出…A…对于勒……态度,说明…A…是个……的人。通过……前后对比,我感觉他们之间的关系之所以发生这样的转化是因为……”这样的阅读研析完成了,人物的分析和情节的感悟也就顺势实现了。学生的阅

6、读面、发言面也就扩大了,自然无需教师滔滔不绝的言语了。 好课靠“磨”--《我的叔叔于勒》品课感想.doc768d26580bc259c73515bedaba647c12.doc (50.50K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