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jaminontranslation译稿

benjaminontranslation译稿

ID:14096695

大小:5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6

benjaminontranslation译稿_第1页
benjaminontranslation译稿_第2页
benjaminontranslation译稿_第3页
benjaminontranslation译稿_第4页
benjaminontranslation译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benjaminontranslation译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将最直接的细查和最伟大的粗野相结合”——论本雅明的翻译观(北京讲座)作者:IrvingWohlfarth译者:姚云帆请允许我以这样一段小插曲开始我的讲演。1980年代,一些中国学生开始在俄勒冈大学学习比较文学专业,正好我是该培养计划的导师。无论是他们,还是他们出身英美文化圈的老师都没有预料到这种跨越两大陆的文化交流。看到我以前的学生,我才想到,当年我都以这样一篇文章作为比较文学课的开场白——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在这篇文章中,世界市场的产生是世界文学诞生的基础。我指出,我们身上的衣服部分来自于中国,它们本身就是同一

2、世界市场的产物。正是这样一个世界市场,也诞生了比较文学这一学科,由此造就中国学生赴美深造的机缘。在随后的课程中,我进而勾勒了当代文学中的批判性思潮——解释学、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和解构,等等。到学期中段,一个新来的中国学生来到了我的办公室,他充满了激动和困惑。他说:“你接连不断地讲方法,一个接着另一个,而且往往前后矛盾。能不能告诉我,哪一种方法是最正确的?”没有一个学生以前问过我这样的问题。这个刚从中国出来的年轻人,需要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道路,而完全不愿意接受不存在正确道路(这样一个事实)。我告诉他,在他获得自己立场之前

3、,我仅仅给与他找到自己立场的工具。这就是他所承受的文化震荡。他一开始并不能理解这一点。可是,不久他就快乐地适应了新的文化环境。简而言之,我们在此处遇到了跨文化翻译的问题。现在的情况也是如此。请允许我先介绍一下自己。我是一个德国-犹太人家庭的小儿子,在二战之前,父母被迫于1939年迁入英格兰,其它家庭成员则迁移到上海去。多亏了一位流亡到巴西的德国犹太裔同学,我在美国学习时发现了本雅明的作品。今天,在我美国和法国的教书生涯行将结束时,我发现我面对了中国的听众。我完全不懂你们的语言,而我却必须向你们介绍一个德国-犹太裔的作家

4、。毫无疑问,你们很难理解他写作所用的语言。我用英语讲本雅明,这是他天生不喜欢的语言。正因为如此复杂的语言处境(LinguisticSituation)。我恰恰应该向你们,本雅明的中文译者们,谈谈他的翻译理论。但是,首先,我还是希望你们安心。你们绝非唯一对本雅明有“翻译问题”的人。那些用法语、英语和意大利语研究他的人,甚至他的德国追随者,也有这个问题。本雅明死后,由于二次大战、全球化等问题,德语世界和德国语言已经产生了巨大变化。对于年轻的德国人来说,本雅明即便不是一个外来的作者,也是个有些陌生的作者。他的同代人也有如此看

5、法,例如,马克斯·霍克海默这位本雅明作品的后期资助人,一开始却对他的作品持有否定评价,从而让他失去了在德国大学任教的机会。简单的说,译成一切语言,本雅明都是个难懂的作者,即便对德语,也是如此。但是,我仍然发现,美国的本科生完全缺乏必要的语言和哲学背景,他们比任何其它哲学家更难呼应本雅明的思想。可是,尽管在理论上,翻译本雅明的作品近乎不可能,而且既定译本往往极度歪曲本意,他的思想仍然影响了完全不同的外国读者。这并不会令他惊讶。因为,它呼应了本雅明对翻译主题的理论立场。瓦尔特·本雅明是谁,或者什么是瓦尔特·本雅明?汉娜·阿

6、伦特的回答是这样的:他写哲学文章,但不是哲学家;他写批评文字,但不是文艺批评家;他博学多才,但不是学者;他翻译,但不是翻译家;如此类推,不一而足。她说,他是个遗留物种:欧洲的“文人”。相反,本雅明的密友,杰雄·肖勒姆,把他称为“纯粹意义上的哲人”,但又把他叫做“孤陷于世俗世界中的学者(Schriftgeleherter)”。结合肖勒姆的所说的两个特点,你就获得了一个哲学家的形象。他离开了纯粹的哲学领域,为的是成为“街头哲学家”。他的哲学-文学作品是异质而碎片化得。从早年开始,本雅明拒绝任何文学体系。但是他的作品具有独特

7、的系统性,这是一种比绝大多数哲学体系更伟大的连贯性。显然,在他的作品中,没有任何表达不与他根本的哲学立场相关。他碎裂的作品隐含的统一性出现在语言和历史的弥赛亚哲学中。在他早年的写作中,这一点已经显示出来了。我现在转而讨论本雅明的翻译理论,这一理论正属于这一奠基意义上的统一体中。本雅明的两种翻译理论本雅明经常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描述问题,而且,他并不试图让两者和谐一致。他的语言和翻译哲学,或者说,他关于语言和翻译的各种哲学,正体现了这一点。他有至少两种不同的翻译理论。两者相离而相和谐。a)《译者的任务》(1923)在他早

8、年的文章《论语言一般和人的语言》中。通过对《创世纪》中创世故事的简短评注,本雅明提出了一种语言形而上学。开始,神通过言辞创造了世界。它通过创世循环为一种“密码”,从自然的无声语言,过渡到人的有声言说,最后到上帝的言辞。尽管在其中,翻译已经介入了。在命名创世过程时,亚当,第一个人,将它的语言转化为他的翻译。从此,翻译不再被定义为一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