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源于哲学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源于哲学心理学

ID:35335673

大小:63.9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23

教育心理学源于哲学心理学_第1页
教育心理学源于哲学心理学_第2页
教育心理学源于哲学心理学_第3页
教育心理学源于哲学心理学_第4页
教育心理学源于哲学心理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源于哲学心理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教育心理学源于哲学心理学。2发展与教育心理的思想的西方的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孔子提心“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人性之善也”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3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一一教育科学取向的希望与挫折一蓬勃发展(桑代克的教育科学运动,杜威的进步教育运动)20世纪30到60年代一一研究偏离正轨(斯金纳、赫尔)20世纪60到80年代一一研究对象窄化(布鲁纳)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一研究走上全人发展的轨道4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対象:

2、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作为研究儿童心理特点、学生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科学。(一)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的研究是基础(二)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条件的揭示是重点(三)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是目的5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是围绕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而展开的。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该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五大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等三中活动交织在一起6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ac教师的专业成长Z路就是从新手教师走向专

3、家型教师。其教师的错误观念:(1)认为教学就是传递知识(2)认为具有某一学科的知识就能教授这门学科(3)认为学会教学仅仅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b.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有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教学进行创造性研究第二章7行为主义学派华生的心理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环境决定论1、否定遗传的价值,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以对外部行为的观察为基础)2、行为主义对心理发展的解(美国的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之父)(如果给他十个婴儿,

4、他可以培养成我律师等-一是华生说的)8华生环境决定论对于小学教育的启示:1重视环境与教育的作用2强调要在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各种行为习惯发展,3、注意运用强化技术和在教育中,应该很好发挥强化的作用9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徳的心理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本能论认为存在与无意识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其本能论的成分:意识,无意识,潜意识10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快乐原则,最接近意识)、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后天形成)11心理结构:意识、无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伊底普斯情结是弗洛伊

5、徳提出的12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论:1、口唇期(0—1岁)吮吸、吞咽、咀嚼、咬。口唇型人格特征一一自私、自恋、退缩、依赖、苛求别人等2、肛门期(1—3岁)。排泄活动、玩弄粪便。肛门便秘型人格特征。讲究秩序和整洁;过分吝啬和节约;固执或强迫性强。性器期(3-6岁)。有了性别意识,对异性父母感兴趣。恋母情结,恋父情结,同性恋.潜伏期(6-11岁)。学习,参加学校教育活动,对异性反感。青春期(生殖期)(11、12岁开始)。人格发展的最高阶段。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喜欢参加由两性组成的集体活动,寻找职业、结婚、生育和抚养后代13

6、弗洛伊德的理论对于小学教育的启示:(1)引导他们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游戏和运动中,(2)要特别重视关于纪律、规则等方面的教育,使这些东西逐渐内化到学生的超我中(3)不能以小学生出现的缺点,错误來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定性14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自我统一理论。认为人格发展的过程是发展危机化解的过程15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论6-12岁.心理危机勤奋一自卑.重要社会他人老师、同伴.发展的品质能力16皮亚杰的发现观1动作的重要性2图示3同化与顺应(人的智慧和图式得到发展的方式)同化是指将周I韦I的环境因素纳入到机体U有

7、的图式屮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图式顺应是指主体改变已有的图式以适应客观的变化4影响儿童发展因素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0—2感知运动阶段,2-7岁前运动阶段,7-11具体运算阶段,11以后形式运算阶段17(社会文化理论)维果茨基提出的三大重要问题1最近发展区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而3学习的关键期18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1遗传的作用2环境3教育(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教育与环境是决定条件)19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在儿童主体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下,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耍求所引起的新的

8、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Z间的矛盾。外因:教育与环境20年龄特征对于教育工作的启示:1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来安排教育内容2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来选择教学方法3注意儿童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第三章21脑的发展:“两个飞跃”第一次5-6岁第二次13-14岁22学习活动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学习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