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42《庖丁解牛》(人教版)

山东专用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42《庖丁解牛》(人教版)

ID:35342418

大小:59.8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3

山东专用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42《庖丁解牛》(人教版)_第1页
山东专用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42《庖丁解牛》(人教版)_第2页
山东专用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42《庖丁解牛》(人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山东专用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42《庖丁解牛》(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庖丁蒔牛卩[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理解翻译词句。2.诵读课文,研读文本,理解寓言的寓意,从中领悟出为人处事的道理。[重点难点]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理解翻译词句。[天天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释义:足Z所履:怔(踩)膝Z所埼:yi(支撐,接触)莫不中音:zhdng(合乎)批大卻:xi(空隙)导大竅:kudn(空)族庖月更刀:g0ng(换)新发于硼:xing(磨刀石)怵然为戒:chti(害怕,恐惧)肯緊:qlng(结合处)2.作家作品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

2、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沢《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3.出自本课的成语典故:(1)游刃有余:厨师把整个的牛分割成块,技术熟练,刀子在牛的骨头缝里自由移动着,没有一点阻碍。比喻做事熟练,轻而易举。(2)目无全牛: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整个的牛(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

3、隙,而看不到全牛。用來形容技艺己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3)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4)深【I「肯緊(shenzhongkQnqing):必要分析深刻,能击中要害,或能说到点子上。肯縈:书面语,名词,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事物的关键。[文本研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的题目是何意思?庖,厨师。丁是他的名字。解牛,分割牛、宰牛的意思。2.故事寓言涉及的主要人物是谁?庖丁是个怎么样的厨师?这里的庖丁绝不是一般的庖丁,他是众多庖丁中的佼佼者,他高超的技艺曾让梁惠王赞叹不已。(二)再读课文,粗通大意1.划出文中1、2段描写解牛场面的句子,庄子从那2

4、个角度描写解牛的精彩表演?动作、声音2.庄子、梁惠王怎样评价庖丁解牛?庄子评价:庖丁解牛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是那么的和谐,他的动作就象《桑林》的舞蹈一样优美,他的声音又和《经首》一样有节奏,看他表演真是一种享受啊。梁惠王:善哉!技盖至此乎?一一可见庖丁解牛技术高超啊!(三)三读课文,精通义旨1.在文段的结尾以及视频的最后我们都看到,文惠君说“善哉!吾闻庖丁Z言,得养生焉。”那文惠君当年从庖丁的经历中得到的“养生”哲理又是什么呢?养生(一切顺其自然)人世间充满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只有象庖丁解牛一样回避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养生。1.一般来说,人一旦成名之后都喜欢出书,用

5、他的亲身经历教给世人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如果庖丁要写一本一一《庖丁论人生》,那从这本书屮我们应该可以读到那些人生道理呢?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一一了解规律,掌握规律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一一抓住本质,用心处事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一一顺其自然,不强求技经肯萦之未尝一一避开锋芒,从长计议以无厚入有间一一以己Z利攻彼Z弊每至于族……行为迟,动刀甚微一一不莽撞,谨慎行事善刀而藏之一一收敛锋芒,低调做人,休养生息,养精蓄锐。[问题探究]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促使庖丁成为“名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1.解牛讲究方法:躲避矛盾,寻找合适的突破口,神遇,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

6、刃必有余地矣。(要依照牛的生理规律,顺其白然。)2.“求道”的远大日标,不畏艰难,日标高远: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一一月更刀(苦练屮……)三年之后:目无全牛一一岁更刀(苦练中……)方今Z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一一19年,刀刃若新发于硼)正是因为庖丁10儿年艰苦的奋斗,才有了他如此高超的技艺,成为一代“名庖”。[课时测评]熟读课文,结合注释,完成下列题目。1.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①依乎天理(古义:形容词(属性词)+名词,生理上的天然结构。近义:名词,宋代理学家••认为封建伦理是客观存在的道德法则,把它叫做“天理”;今义:名词,天然的道理。)②

7、技经肯緊之未尝(古义:副词+动词,没有尝试,不曾试过。今义:副词,未曾;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意思跟“不是”“不”“没”相同,但口气比较委婉。)③因其固然(古义:形容词(属性词)+名词,本来的结构。今义: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成人价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④虽然,每至于族(古义:连词+代词,即使这样。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⑤视为止,行为迟(古义:名词+连词,动作因此。今义:名词,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