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虚词复习难点辨析

高三文言虚词复习难点辨析

ID:35500061

大小:56.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5

高三文言虚词复习难点辨析_第1页
高三文言虚词复习难点辨析_第2页
高三文言虚词复习难点辨析_第3页
高三文言虚词复习难点辨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三文言虚词复习难点辨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三文言虚词复习难点辨析文言虚词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时,往往只追求面面俱到,而对难点讲解不够透彻。笔者现将虚词使用中常见的难点问题作出梳理,希望能对高三的学生和老师有所帮助。一、“之”字用法难点辨析“之”字用法较多,学生对其作代词、结构助词等情况较为熟悉,但常难以理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这一概念。我们先来看一组句了: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4.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2、这五句话中的“之”字的用法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仔细观察便会发现,五句中位于“之”字前面的词语一般是名词或代词,紧随“之”字后面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也就是说,符合“名词/代词+之+动词/形容词”这种结构形式的“之”字都可以理解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二、“而”字用法难点辨析“而”字用法中较难区别修饰关系与承接关系,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现针对这两类难点加以分析:(一)辨析修饰关系与承接关系“而”字连接的前后词语如果都涉及动作行为,有可能是状语修饰中心语,也可能是承接关系。决定其是哪一种用法关键是看前后两个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是否

3、为同时进行。若是同时发生,应该表示修饰;若是强调动作有明显的先后顺序,则为承接关系。例如“夜缱而出”(《烛之武退秦师》)和“侧目而视之”中的“而”字前后的动作行为几乎是同时进行,所以应该是修饰关系。但“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一句中,先有“欲还”的念头,再有“大声发”的行为,自然是承接关系。另外,如果前一个动作不具有很强的动作性,仅仅是描绘一种状态,也表示修饰关系。例如“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中的“拱手”一词并不强调动作,仅是表示“取”的方式,应起修饰作用。(二)辨析并列关系与递进关系所谓“并列”表明“而”字连接的前后词语地位平等,不分

4、主次。“递进”则强调后面的情况是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推进,更进一步。所以“而”是表示并列还是表示递进,关键在于前后词语是否可以调换。如果调换后意思不变,则为并列,反之则为递进。例如“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一句中“明智”与“忠信”,“宽厚”与“爱人”,“尊贤”与“重士”的顺序可换,意思不变,所以是并列。“君子博学而FI参省乎己”(《劝学》)这句中的“反省”行为是在“博学”基础上对自己的更高要求,不能调换顺序,应是递进关系。三、“与”字用法难点辨析“与”字作“和、同”解释时,有时是介词,有时是连词,令不少学生无所适从。其实,判

5、断“与”字是作介词还是作连词,关键是看“与”字连接的前后词语能否互换。如果前后顺序调换,意思不变,则为连词,反之则为介词。例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一句也可以说成“备非常与他盗之出入也”,意思没有改变,所以此处“与”应是连词。而“相如闻之,(相如)不肯与(廉颇)会”(《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含义是“相如不愿意见廉颇”,如果说成“(廉颇)不肯与(相如)会”,与原句意思大相径庭,也就是说前后词语顺序不可换,应为介词。四、“乃”字用法难点辨析“乃”字经常作副词,可译为“于是,就”,也可译为“才”,容易混淆。译为“才”,强调的是前句是后句存在的条件

6、,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例如“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一句中“出兵”的前提是“长安君必须作人质二而“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这句中“公进去”的条件是“我回到军营以后”。但是译为“于是,就”则强调动作行为的延续性,在前一行为之后自然过渡到下一行为。例如“秦王恐其破玉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一句中“秦王辞谢”是“恐其破玉璧”的延续,是“恐其破玉璧”的心理作用下产生的行为。再例如“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烛之武退秦师》)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戍”与“还”是一前一后相继发生的行为,“戍”不是“还”的前提条件,所

7、以应译为“于是,就”O五、“所”字用法难点辨析“所”字用法难点在于“所字结构”,常见有两种形式,分别为“所+动词”和“所+动词+名词”O这两种形式都构成了名词性短语。不同的是,第一种形式中的“所”字应看作代词,译为“……的人(事情、东西、地方)”等。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十则》)中的“所”译为“……的事情”,“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中的“所”字译为“……的知识”。第二种形式中的“所”是结构助词,无实在意思。例如“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与“置之所曹鱼腹中”(《陈涉世家》)的“所”皆作此理解。总之,我们在平时学习

8、中,要从结构、语法、语境等多种角度去体会虚词的用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