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四部分考前静悟材料材料3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学案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四部分考前静悟材料材料3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学案

ID:35694418

大小:198.9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13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四部分考前静悟材料材料3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学案_第1页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四部分考前静悟材料材料3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学案_第2页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四部分考前静悟材料材料3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学案_第3页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四部分考前静悟材料材料3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学案_第4页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四部分考前静悟材料材料3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四部分考前静悟材料材料3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材料3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回顾核心知识]一、地壳物质循环1.三类岩石:A变质岩,B沉积岩,C岩浆岩。(AB可互换)2.四种作用:①冷却凝固,②外力作用,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②③可互换)二、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1.内外力作用的比较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太阳辐射能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使地表趋于平坦相互关系①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②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③内力作用对地表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2.地质构造及对

2、地貌的影响类 型从形态上看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对地貌的影响原 因褶皱背斜岩层中心老、两翼新一般成山岩层向上拱起有时成谷背斜顶部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岩层中心新、一般成谷岩层向下弯曲两翼老有时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断层地垒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上升,两边下降,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如泰山、华山、峨眉山万佛顶、庐山等地堑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下降,两边上升,形成凹陷地带、构造盆地或谷地,如东非大裂谷、吐鲁番盆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3.外力作用与地貌(1)流水作用:流水侵蚀常形成瀑布、峡谷等地貌;流水堆积常形成山麓冲积扇

3、、河漫滩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等地貌。(2)风力作用:风力侵蚀常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地貌;风力堆积常形成沙丘、沙垄等地貌。[再悟高考真题]1.(2016·课标Ⅰ,7~9)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B

4、.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解析 第(1)题,贝壳堤是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所以,某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位置相对稳定,这样大量的死亡的贝类生物才能在海水的作用下在同一位置集中堆积而形成贝壳堤,故选C项。第(2)题,当一条贝壳堤形成后,海水搬运大量的泥沙在此堆积,意味着海岸线将向海

5、洋推进,所以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故选B项。第(3)题,由图可知,渤海湾沿岸该地区形成了多条贝壳堤,而且在多条贝壳堤形成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泥沙在海水作用下堆积,海岸线向海洋的方向推进,说明河流向入海口输送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入海口有大量泥沙沉积,导致海岸线多次变动,故选D项。答案 (1)C (2)B (3)D2.(2015·课标Ⅰ,10~11)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1)~(2)题。(1)1975~2004年,该剖

6、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解析 第(1)题,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沉积为主,则海水变浅,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大。反之,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侵蚀为主,则海水变深,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小。图中两者距离1975~1978年扩大,此后总体减小,故先以淤积为主、后以侵蚀为主。故D正确。

7、第(2)题,1992~1997年期间两者距离缩小,说明泥沙沉积作用减弱,黄河入海泥沙减少,只有B项所述能出现这一现象。故B正确。答案 (1)D (2)B3.[2013·课标Ⅱ,36(1)、(2)、(3),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2)分析H县城附近

8、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解析 第(1)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会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