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走廊、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

民族走廊、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

ID:36777681

大小:1.22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15

民族走廊、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_第1页
民族走廊、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_第2页
民族走廊、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_第3页
民族走廊、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_第4页
民族走廊、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族走廊、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民族走廊、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第九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研究综述吴俊马小斐(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湖南吉首418000)2016年9月10日-11日,由西南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生与吉首大学联合主办的、经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承办的第九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在吉首大学召开。此次论坛共收到国内众多研究机构与高校学者的共61篇论文,上述论文围绕着中国民族研究中西南方面的:民族学人类学理论方法与应用,民族走廊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民间信仰与仪式变迁,民族走廊

2、与区域生态变迁、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六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笔者就本次论坛论的基础上,对此次论坛所涉及内容进行的总结与评述。一、民族学人类学理论方法与应用会议中对民族学人类学理论方法与应用确实成为了讨论热点。有以信仰理论为分析工具,为“什么是民族志”这个社会科学的经典谜题给出自己的解,尝试寻求出路。用案例分析,从科学立场、研究方法、解读及理论解读等方式,以中国文化背景下生产的社会科学普遍理论假说为工具,呈现民族志的本质,在挑1战与被挑战中同其他民族的思想并驾齐驱,推动中国学术重返世界思想舞台。有

3、学者策略性地选择食物作为分析与探讨的主题,通过社会的、结构主义的、象征的、唯物主义的、文化的、实践的等视角,就食物选择与食物消费偏好呈现出食物的社会学意义、食物方式的环境因素、在自然和文化之间的对立与转换、社会关系的符码、文化理性、阶级品味、甜与权力的社会性建构、整体社会等级和权力关系关联以及食物的行为与意义之间的联系,进行比较深入而详尽地探讨,认为文化概念在解释社会与文化现象时,仍然是最具分析力的工具性概念1蔡华:《20世纪社会科学的困惑与出路——与格尔兹<浓描——迈向文化的解读理论>的对话>

4、》,第九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论文集,第23页。2之一,但仍需要超越自然与文化的二元论(nature-culturebinary)。有学者从工商人类学的视角,在梳理工商人类学学科理论发展百年历程及近年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联系当下我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所要求的实际成果,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一些务实的观点、看法、应对措施。对3确保民族地区贫困人口整体实现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重大实践意义。还有学者关注到博阿斯学派与历史研究之间具有的“反历史”倾向,对其作为一4种特殊的

5、结构视域中的历史观做出新的探索。在亲属研究方面,有学者认为,相较于西方学者,两岸中国学者的亲属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承袭了西方民族中心主义偏见,同时一定程度内也在观念上存在着汉文化民族主义偏见,从而形成一种二元双重性偏见。作者以台湾泰雅族与云南大理白族亲属研究为例,说明这种二元双重性偏见存在的事实,进而主张,中国人类学的亲属研究,需要诸如大卫‧施奈德式的深刻自我反思,来进一步5探求不同文化人群的“亲属”。还有以人类学话语中的社会网络与互惠为切入点,经过梳理总结,认为人类学关于维持社会网络运作的讨论基本

6、上围绕着互惠6的两个视角展开的。还有学者从“大叙事”、“典范历史”与“民族常识”的反思与再出发,对云南古代“三大族系”理论的检讨,要求必须立足自然地理单元的文化脉络与地方传统的梳理,把材料还原到当地民族与文化大背景之中7将有助于推动中国民族研究的深化与发展。更有新意的一点是,有学者通过对拟亲属关系的研究,以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新华村为例,从人类学的视角探讨了寄名亲家习俗的实践,包括拟亲属关系的建立、维持和实践范围,以及在当代的社会条件下缔结拟亲属关系的功能与意2兰林友:《人类学研究的本体论转向——

7、<写文化>发表30周年的文化反思>》、第九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论文集,第42页。3亓光勇:《工商人类学理论在民族地区社会扶贫发展中的应用研究>》,第九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论文集,第59页,是作者的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青年项目“‘十三五’期间民族地区社会扶贫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6—GMC—009)、参与的国家民委科研项目“东北朝鲜族地区建成小康社会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4ZYZ007)、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滇西边境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研究”(项目编号:YB201500

8、5)的系列成果之一。4刘海涛:《结构视域中的历史观:博阿斯学派新解》、第九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论文集,第72页。5马腾嶽:《对中国人类学亲属研究的再思考>》,第九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论文集,第73页。6张连海:《“乡土中国”遭遇“机器时代”之社会团结:“费孝通问题”与“涂尔干主义”的对垒》,《宁夏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第42页。7李东红:《坚守还是改变?对云南古代“三大族系”理论的检讨》,第九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论文集,第226页。义,进而提出拟亲属关系有其独立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