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考选制度

魏晋南北朝考选制度

ID:38394532

大小:267.81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6-11

魏晋南北朝考选制度_第1页
魏晋南北朝考选制度_第2页
魏晋南北朝考选制度_第3页
魏晋南北朝考选制度_第4页
魏晋南北朝考选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考选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魏晋南北朝考选制度第一节学校考试制度《三国志·魏书·王肃传》注引《魏略》:“至黄初元年之后,新主乃复始扫除太学之灰炭,补旧石碑之缺坏,备博士之员录,依汉甲、乙以考课。申告州郡:有欲学者,皆遣诣太学。”黄初五年四月,太学正式建成,并“制五经课试之法”。《通典》卷53礼十三:“慕学者始诣太学为门人;满二岁,试通一经称弟子,不通一经罢遣。”但受九品官人之法冲击,效果不佳,“博士轻选,诸生避役,高门子弟,耻非其伦。”(《三国志·魏书·刘馥传》)西晋武帝曾整顿太学,另为五品以上官员子弟设立国子学,慎选博士。东晋时废置无常。“考课不厉,赏黜无章”。有育才之名,无收贤之实。刘宋文帝亲

2、临国子学策试诸上59人。(《宋书·文帝纪》)粱武帝兴学,于天监八年(509年)诏“其有能通一经,始末无倦者,策实之后,选可量加叙录。虽复牛监羊肆,寒品后门,并随才试吏,勿有遗隔。”(《梁书·武帝纪中》)第二节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指各州郡中正官按九等来品评本地人士,并以其品状上报朝廷,作为吏部授官依据的一种选士制度。“其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倘或道义亏缺则降下之。”“及法弊也,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所以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通典·选举二》)与察举制相比,选士之权由郡守移至专司考察之职的中正官之手,品评人物亦由分科推荐改为分等定品。《通典·选举二》:“延

3、康元年(220年),吏部尚书陈群……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宋书·恩幸传序》:“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后汉书·刘表传》:“及曹操到襄阳,琮举州请降……乃释(韩)嵩之囚,以其名重,甚加礼待。使条品州人优劣,皆擢而用之。”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八《九品中正》:“魏文帝初定九品中正之法:州设大中正,郡设小中正。由小中正品第人才以上大中正,大中正核实以上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付尚书选用。”上报吏部的品状包括这些内容:一是士人的家世,即

4、“资”;二是其操行与才能,即“行状”;三是定出品级。其定品三年一清定之。九品中正制对东汉以来“位成于私门,名定于横巷”的局面有所矫正,增强了综核名实的力度。“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中间渐染,遂计资定品,使天下观望,唯以居位为贵,……”(《晋书·卫瓘传》)“故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晋书·段灼传》)“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已。”“虽取名中正,实为奸府;事名九品,而事有八损。”(《晋书·刘毅传》)《文献通考·选举一》:“至中正之法行,则评论者自是一人,择

5、用者自是一人。评论所不许,则司擢用者不敢违其言;擢用或非其人,则司评论者本不任其咎。体统脉络,各不相关,循私之弊,无由惩革。”“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左思《咏史》八首之二)梁武帝当政时,不设中正,而以州望、郡宗、乡豪代之(天监七年)。北魏宣武帝正始元年(504年)罢郡中正。次年诏书指出:“中正所铨,但存门第,吏部彝伦,仍不才举。”西魏宇文泰时,颁六条诏书。其四曰:“惩魏齐之失,罢门资之制,其所察举,颇加精慎。”《册府元龟》卷639。第三节察举制的发展此

6、期察举制仍在施行。《三国志·文帝纪》:“黄初二年(221年)春正月,初令郡国口满十万者,岁察孝廉一人。其有秀异,无拘户口。”黄初二年春正月,再次诏令“今之计孝,古之贡士也。……儒通经术,吏达文法,到皆试用。”有关特举的诏令亦多。黄初四年诏“其博举天下隽德茂才,独行君子。”(《三国志·文帝纪》)太和二年(228年)“诏公卿近臣举良将各一人。”四年十二月,“诏公卿举贤良。”(《三国志·明帝纪》)吴蜀地方也曾察举孝廉,只是皆未考试。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年)诏举贤良直言之士,便需对策才能任用。举秀才试策五道。太康中,武帝亲策华谭,连提五问:“将何以长弭斯患,混清六合?”“今欲绥静

7、新附,何以为先?”“可消锋刃为佃器,罢尚方武库之用未邪?”“至于律令,应有所损益不?”“将时无其人?有而致之未得其理也?”(《晋书·华谭传》)东晋时由于长期战乱,学校不修,所举孝秀,多不策试。元帝大兴三年(320年)重申旧制,恢复考试,吓得众多孝秀不敢应举,仅桂阳谷俭一人应试,以高第被任为郎中。南朝时期察举考试更为加强。宋武帝刘裕永初二年(421年),车驾延贤堂策式诸州郡孝秀,顾练、殷朗所对称旨,被授予著作佐郎。南齐武帝永明八年(490年),曾亲策秀才。进得其人,获登贤之赏;若非其才,受滥举之罚。《昭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