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医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考前复习指导

2017年中医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考前复习指导

ID:38404960

大小:1.08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6-12

2017年中医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考前复习指导_第1页
2017年中医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考前复习指导_第2页
2017年中医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考前复习指导_第3页
2017年中医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考前复习指导_第4页
2017年中医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考前复习指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年中医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考前复习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7年中医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考前复习指导第01讲 中医内科学考前复习指导(一)  中医内科学如何复习?怎么办?  [讲义编号NODE70434900050100000101:针对本讲义提问]  误区!  题海战术!  背、背、背    以公认比较难的  气血津液病为例!  [讲义编号NODE70434900050100000102:针对本讲义提问]  第一深刻理解、融会贯通  趣味记忆  [讲义编号NODE70434900050100000103:针对本讲义提问]  气血津液病证  消渴  要点一消渴的概念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

2、一种疾病。[讲义编号NODE70434900050100000104:针对本讲义提问]  要点二消渴的病因病机  (一)病因  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  (二)病机  病机——阴津亏损,燥热偏胜。  病变脏腑——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  病理因素——虚火、浊瘀。  病理性质——本虚标实。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  消渴病有在肺、胃(脾)、肾的不同,常互相影响。  肺燥津伤,津液失于敷布,则脾胃不得濡养,肾精不得滋助;  脾胃燥热偏盛,上可灼伤肺津,下可耗伤肾阴;  肾阴不足则阴虚火旺,亦可上灼肺胃,终致肺燥胃热肾虚。  故“三多”之症常相互

3、并见。  消渴病日久,则易发生以下两种病变:  1.阴损及阳,阴阳俱虚。以肾阳虚及脾阳虚较为多见。严重者可因阴液极度耗损,虚阳浮越,而见烦躁、头痛、呕恶、呼吸深快等症,甚则出现昏迷、肢厥、脉细欲绝等阴竭阳亡危象。  2.病久入络,血脉瘀滞。血瘀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之一,且消渴病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也与血瘀密切有关。  要点三消渴的诊断与类证鉴别  (一)诊断要点  1.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等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  2.有的患者“三多”症状不著,但若于中年之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醇酒炙煿,以及病久并发眩晕、肺痨、胸痹心痛、中风、雀目、疮痈等,应考虑消渴的

4、可能性。  3.本病的发生与禀赋不足有较密切关系,家族史可供诊断参考。  要点四辨证论治  (一)消渴的辨证要点  1.辨病位  消渴病的“三多”症状,有上、中、下三消之分,及肺燥、胃热、肾虚之别。通常对以肺燥为主,多饮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上消;以胃热为主,多食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中消;以肾虚为主,多尿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下消。  2.辨标本  本病以阴虚为主,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常因病程长短及病情轻重的不同,而阴虚和燥热之表现各有侧重。一般初病多以燥热为主,病程较长者则阴虚与燥热互见,日久则以阴虚为主,进而由于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俱虚。  3.辨本症与并发症  多饮、多食、多

5、尿和乏力、消瘦为消渴病本症的基本临床表现,而易发生诸多并发症为本病的另一特点。  (二)消渴的治疗原则  本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讲义编号NODE70434900050100000105:针对本讲义提问]  (三)消渴的分证论治  1.上消——肺热津伤  证候主症: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烦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代表方:消渴方加减。  常用药:天花粉、葛根、麦冬、生地、藕汁、黄连、黄芩、知母等。  加减:烦渴不止,小便频数,而脉数乏力者,为肺热津亏,气阴两伤——玉泉丸或二冬汤

6、。  玉泉丸以人参、黄芪、茯苓益气,天花粉、葛根、麦冬、乌梅、甘草等清热生津止渴。  二冬汤重用人参益气生津,天冬、麦冬、天花粉、黄芩、知母清热生津止渴。  二方同中有异,前者益气作用较强,后者清热作用较强,可根据临床需要选用。[讲义编号NODE70434900050100000106:针对本讲义提问]  2.中消——胃热炽盛  证候主症: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代表方:玉女煎加减。  常用药:生石膏、知母、黄连、栀子、玄参、生地黄、麦冬、川牛膝等。  加减:  大便秘结不行,可用增液承气汤润燥通腑,“增水行

7、舟”,待大便通后,再转上方治疗。  本证亦可选用白虎加人参汤。方中以生石膏、知母清肺胃,除烦热,人参益气扶正,甘草、粳米益胃护津,共奏益气养胃、清热生津之效。[讲义编号NODE70434900050100000107:针对本讲义提问]  2.中消——气阴亏虚  证候主症: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体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代表方:七味白术散加减。  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怀山药、甘草、木香、藿香、葛根、天冬、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